栽培尼泊尔菊三七化学成分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栽培尼泊尔菊三七化学成分的研究   [摘要]采用溶剂提取、萃取粗分离、硅胶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纯化技术,从采自北京郊区的尼泊尔菊三七栽培品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并参考文献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R)-3-羟基-β-紫罗兰酮(1)、(3S, 5R, 6S, 7E)-5, 6-环氧-3-羟基-7-大柱香波龙烯-9-酮(2)、(+)-boscialin(3)、3,6-反-3-羟基-α-紫罗兰酮(4)、3,6-顺-3-羟基-α-紫罗兰酮(5)、3,4-顺-3,4-二羟基-β-紫罗兰酮(6)、咖啡酸乙酯(7)、黑麦草内酯(8)、3-甲酰基吲哚(9)和3-羟乙酰基吲哚(10)。所有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尼泊尔菊三七中分离鉴定,且化合物1、2、4-7、9和10为首次从菊三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在结构上均属于具有相同的大柱香波龙烷碳架的C13降-倍半萜类化合物,根据本研究,其是尼泊尔菊三七的主要化学成分类别之一,对其植物分类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尼泊尔菊三七;菊科;化学成分;大柱香波龙烷型C13降-倍半萜   尼泊尔菊三七Gynura nepalensis DC.为菊科Compositae菊三七属植物,在国内作为野生药用植物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 100 m至2 100 m的地区[1],民间有零星栽培品。尼泊尔菊三七有镇痛、止血、清热凉血、散瘀消肿等药用功效,民间用其治疗支气管炎、肺结核、崩漏、臃肿、烫伤、跌打损伤、刀伤出血等疾病和身体创伤[2-4]。学术界对菊三七属其它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已有文献报道,包括分离鉴定了生物碱、挥发油、萜烯、氨基酸和黄酮等类别的化学成分[5-7]。但是,至今还没有关于尼泊尔菊三七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为了阐明该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用物质基础,作者采用溶剂提取、萃取粗分离和多种柱色谱等纯化技术,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1~10),并应用现代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方法完成了各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所有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尼泊尔菊三七中分离鉴定,且化合物1,2,4~7,9和10为首次从菊三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6还是在结构上均具有大柱香波龙烷型相同碳架的C13降-倍半萜类化合物,并且该类化合物通常具有抗肿瘤、降血脂、抗菌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本文研究结果首次表明大柱香波龙烷型C13降-倍半萜类化合物是尼泊尔菊三七的主要化学成分类别之一,对其植物分类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材料   Varian Mercury-300、400型、Bruker Avance-Ⅲ-600型核磁共振波谱仪;Agilent 1100 LC/MSD Trap SL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6AD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SPD-20A紫外检测器, 20 mm×250 mm PRC-ODS色谱柱);柱色谱硅胶(200~300目)和薄层色谱用硅胶预制板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Sephadex LH-20为Pharmacia公司产品;色谱纯试剂为Fisher公司产品;水为市售纯净水;所有分析纯试剂为北京化工厂产品。   实验用尼泊尔菊三七为2010年6月采自北京郊区的栽培品,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马林副研究员鉴定为尼泊尔菊三七G. nepalensis DC。植物标本(No.ID-S-2459)保存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植物标本室。   2 提取与分离   取干燥的尼泊尔菊三七地上部分6.7 kg,粉碎成粗粉,用95%乙醇回流提取4次(2,2,1,1 h),每次用溶剂量均以浸没过药材为度。合并乙醇提取液并减压浓缩至约5 000 mL。浓缩液用石油醚萃取3次后将醇溶液减压回收溶剂得浸膏,将浸膏加适量水使成混悬状;此混悬液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并适量减压浓缩,浓缩液再依次用5%的NaHCO3水溶液萃取3次,用纯净水萃取3次至通过pH试纸检测萃取液为中性。将乙酸乙酯溶液进行减压浓缩并尽可能除尽溶剂得乙酸乙酯萃取物14 g。将此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洗脱方式为不同体积组成的石油醚-乙酸乙酯(10∶1,9∶1,4∶1,3∶1,2∶1,1∶1,0.5∶1,0.2∶1,0∶1)梯度洗脱,经薄层色谱检测后合并具有相似色谱行为的洗脱液并回收溶剂得到9个洗脱组份(Fr1~Fr9),待进一步分离纯化。Fr3(1.455 g, 石油醚-乙酸乙酯4∶1)再经硅胶柱色谱,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分成3个部分(Fr3.1~Fr3.3),其中Fr3.3(354 mg,石油醚-乙酸乙酯 5∶1)析出化合物9(38 mg);Fr3.1(270 mg,石油醚-乙酸乙酯15∶1)再经凝胶柱色谱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