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s risk for
19:Wahn a1.Indoor a factorsensitization
U.LauS,BergmannR。et allergenexposure dudng
of 。
thefirstthree life.J Clin
Immunol。1997,99(6):763-769.
years Allergy
ofmaternal oncordbloodfactor
20.Shirakawa a1.Effect
T。MorimotoK。SasakiS,et lifestyle IgE
J
fabstract].EurEpidemiol,1997,13(4):395-402.
21.杨锡强.儿童免疫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50-452.
997:8-14.
22.戴家熊,韩连书.,J,JL哮喘.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
化妆品过敏及其诊断问题 ,
Cosmeticandits
Allergy Diagnosis
刘 玮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皮肤科(100036)
I捅娶】本又目的是结合国内外研究资料评述化妆品过敏的流行病学、-诊断和处理。重点关注化妆品过敏
的临床诊断和斑贴试验方法,斑贴试验的研究资料和相关问题,以及化妆品产品中含有的主要过敏物质。
从引起皮肤过敏的角度对常见的化妆品致敏原料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这些原料在国内外文献中的研究概
况。本文在评述化妆品过敏问题时,也介绍了中国的化妆品法规和在化妆品皮肤病监测管理方面的工作近
展。
【关键词】化妆品;过敏;过敏原;斑贴试验:诊断
化妆品过敏又称化妆舄皮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7年发布的《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
起皮肤不良反应或化妆品皮肤病的主要类型。: ·
化妆品皮肤病是一组有不同临床表现、不同诊断和处理原则的临床症候群。其定义范围包括:化妆
品接触性皮炎、化妆品光感性皮炎、化妆品痤疮、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化妆品毛发损害、化妆品甲损
害等6类【1】。根据近年来我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资料分析,由于化妆品过敏或刺激导致的接触*
性皮炎约占化妆品皮肤病的90%以上。现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对化妆品过敏的有关问题如发生率、诊断
’
标准和管理等问题综述如下。 .
1 化妆品过敏的流行病学及监测
.一般人群中发生化妆品不良反应相当普遍,原因多种多样,但只有少数反应(约10%)属于对化妆品
过敏,即专业意义上的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英国的研究中,1/8(12.5%)的使用者报告在前一年里
对一种化妆品或盥洗用品有过某种不良反应。英国针对过敏性皮肤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3%的女性和
13.8%的男性在过去的一年里对一种个人护理用品有不良反应,而终身的不良反应率更高,分别达51.4
%和38.2%【2,3】。在我国由于人群庞大且消费群体构成复杂,目前尚缺少类似资料。
从流行病学监测的角度来看, “化妆品过敏”不仅包括化妆品诱导的变应性皮肤反应,也涵盖产品
或其原料引起的直接刺激性现象。斑贴试验是诊断化妆品产品或其原料过敏的主要试验依据。国外资料
显示在皮肤科诊所常规进行的斑贴试验中,约4%的患者对化妆品产品或其成分呈阳性反应。另一项关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