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屈曲约束斜撑(RBRB)元件测试与模拟.pdfVIP

新型屈曲约束斜撑(RBRB)元件测试与模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30 卷第 4 期 工程抗震与加 固改造 Vol . 30 ,No 1 4   2008 年 8 月 Earthquake Resistant Engineering and Ret rofitting Aug . 2 008   [ 文章编号]  100228412 (2008) 0420114206 新 型 屈 曲 约 束 斜 撑 ( RBRB) 元 件 测 试 与 模 拟 1 2 3 蔡崇兴 ,陈文信 ,杨丰旗 ( 11逢 甲大学土木工程学系 ,台湾 台 中; 21 逢 甲大 学土木及水利工程 研究所 ,台湾 台中 ; 31 台湾安 固工程股份有 限公 司 ,台湾 台中) [摘  要]  70 年代许多专家学者提出屈曲约束斜撑 (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 , BRB) ,成功地解决了斜撑系统在地 震过程中容 易屈服的缺点 , 同时能提供 良好的消能机制 。不过传统屈曲约束斜撑 由于加工程序相 当复杂 , 同时约束 单元间所填 充之混凝 土需经过长时间的养护以达所需强度 , 以及材料间的界面问题 , 因此整体制作过程相 当耗时且精度无法控制 。因此 , 本研究 中我们提出新型屈曲约束斜撑 ,此种斜撑仅需经由简单的切割及焊接技术即可组装完成 ,因此制作过程 相当迅速且精度较易 掌握 ,同时经 由组件测试结果显示 ,新型屈曲约束斜撑拥 有相当稳 定之迟滞行为 ,同时本研究 中利用增量型文 氏模式进行新 型屈曲约束斜撑迟滞行为的模拟 , 由实验及模拟结果的比较可知 ,增量型文氏模 式能够准确地模拟新型屈曲约束斜撑在反复 荷载作用下的行为 。 [ 关键词]  减震 ;屈曲约束斜撑 ;地震工程 [ 中图分类号]  TU3 211   [ 文献标识码 ]  A Compon en t Test s an d Simulat ion of Advanced Bucklin g Restra in ed Br ace 1 2 3 Cai Chong2xing , Chen Wen2xi n , Yang Feng2qi ( 1. Depart ment of Civi l Engineerin g , Feng Chi a University , Taiwan , China ; 2. Instit ute of Civil Hydraulic Engineering , Feng Chi a Universit y , Taiwan , China ; 3 . Earthquake Proof Systems , Inc , Taiwan , China) Abstract : In the p ast , the braced syst em was adop ted as one of earthquake resi st ant methods to resi st sei smic loadings . However , it happened very often that the brace would buckle easily during earthquakes. Therefore , the 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 , BRB , was p resented in 1970s by many researchers to overcome the aforementioned di sadvantage and to provide the energy absorbing mechani sm ; But the manufacturing procedures of traditional BRBs are too comp lex ; the infilling concrete needs some time to develop it s strength ; and it i s hard to control manufacturing p reci sion attributed to t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