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黄帝内经·素问》浮脉脉象特征和临床意义的探讨.pdf

《黄帝内经·素问》浮脉脉象特征和临床意义的探讨.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背5分。诊法研究 后,阳气微下,自皮肤而渐降,所谓秋日下肤,蛰虫将去”【41。阴中之残阳,有鼓动脉气之势, 无支持之力,故来急去散。张琦日“来急去散,即厌厌聂聂,如落榆荚之义,非劲急散乱之 谓也。【41” 秋与肺,五行属金,人体与自然界阴阳消长相应,出现轻浮和缓的脉象,体现了中医天人相 应的理论。 1.1.2春平脉 《脉要精微论篇*以比喻的手法描述春季脉“浮”的特点:“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怎样理 解“如鱼之游在波”呢?各家观点不·:Ⅸ太素))is]将“波”作“皮”,认为“如鱼之游在波”是 形容脉浮于皮肤而有滑利之象;张介宾哺1解为“虽浮动而未全出”,《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浮 而和缓,好像是因鱼游而起的微波一样”;《黄帝内经素问校释》陋¨浮而在外”。以上解读于义皆通, 但显然与秋常脉之“浮”是不同的。推敲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春秋节气阳气盛衰相关:秋天阴初 生阳气未尽,虽有向外浮动之势,但如强弩之末;春天阳气初生阴气未尽,初生之阳气向外鼓动, 势如破竹。 据此推断,《素问》中描述的“浮”不是后世所言之“浮脉”,而是以“浮”为秋平脉(肺脉) 和春平脉的主要特征概括其具体表现。同时,以上两者都是平脉的浮,与后世所言之病浮脉是 有区别的。 1.2毛脉 《玉机真脏论篇》“秋脉如浮……秋脉者,肺也”,Ⅸ宣明五气篇》“肺脉毛”。由此可见,《素问》 在形容脉象时“毛”、“浮”可互代。那么,“毛”的特征是什么呢?是否与“浮”一致呢? 《阴阳别论篇》:“鼓一阳日钩,鼓一阴日毛,鼓阳胜急日弦,鼓阳至而绝日石,阴阳相过日溜。” 鼓,鼓动也。一,微也,如((类经》t91“一阴一阳,言阴阳之微也”。阴阳,有阴气阳气与脉象 有力无力两种不同的解释。因此“鼓一阴El毛”有两种不同的注解:张志聪”刨认为一阴为阴气 初生,L一阴之气初生,故其脉如毛之轻柔”;郭霭春“”、周凤梧“21等认为一阴为微无力,“脉 博指无力,象毛·样轻浮”。两注阐释角度虽不同,但其义一致:阴气初生,其脉来必无力,如 毛漂浮空中之轻柔状。 综上,在《素问》中,“浮~毛”是作为形容词用以对脉象的描述,初步具有了轻浮和缓的含义, 奠定了后世构建浮脉名称和脉象特征的基础。但还没有形成具有独立内涵的、特定的脉名,不 完全等同于后世所言之“浮脉”。 2浮脉的临床意义 《素问》中有31(以能说明浮脉的临床意义为一处)处论述了浮脉的临床意义(主病),其 中单浮脉5处,浮兼脉26处。《素问》中浮脉有生理性浮脉和病理性浮脉之分,二者临床意义 及形成机制不同。 2.1生理性浮脉 生理性浮脉与肺脏、秋季相应。脉来浮兼见柔和之象是秋平脉、肺平脉;脉浮失于柔和则为 肺病。怎样判断不及与过盛呢?本篇有云“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傍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 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如《玉机真脏论篇》论述四时五脏脉时日“秋胃微毛日平,毛多胃少日肺病,但毛无胃日死, 蜉槲…一啪黜一议; 沦文集 毛而有弦日春病,弦甚Et今病。脏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阳也。”毛,指较浮之脉¨…。何谓胃气? 《玉机真藏论篇》日“脉弱以滑,是有胃气”。此处“弱”非现在之“弱脉”,而是指脉见柔软之象, 即脉来柔软而滑利为胃气。毛(浮)与秋气相应,因此秋脉宜毛,必于冲和胃气之中,脉来微毛, 是日平调之脉,亦印证了前文“秋脉如浮……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毛(浮)与肺相应, 毛多胃少是肺金偏胜,故日肺病;但有浮毛之脉,而无冲和胃气,是肺之真脏脉现,生道丧矣, 故死。 再如“春胃微弦日平,弦多胃少日肝病,但弦无胃日死。胃而有毛日秋病,毛甚日今病。脏 真散于肝,肝脏筋膜之气也。”春现胃而有毛之脉为肺虚其位,故至秋当病;若毛脉过甚,为肺 气过盛,木受金刑,不必至秋,今(春)当病也…1。 《大奇论篇》在论述胃脉异常的主病时,写到。脉至而搏,血衄身热者死,脉来悬钩浮为常脉。” 即脉来博指,血衄、身热者预后差;脉象悬钩浮为血衄之常脉。 钩脉,即洪脉114]。悬钩者,钩也,心之脉也”51;浮者,肺之脉也。脉钩浮为心火犯肺:心 主血脉,肺开窍于鼻,心火犯肺则鼻衄,故浮钩为血衄之脉。 2.2病理性浮脉 病理性浮脉可以见于肺痹、血衄、晌仆、肾不足、阳明病等诸多病证,但究其脉理(即脉象 形成原因和机制)不外以下五方面: 2.2.1与阳气关系密切 2.2.1.1阳盛实热,其性燔灼,脉气驰张,脉见浮象。如《脉要精微论篇》在论述浮脉主病时15t“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