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医药对慢性胃炎认识和治疗初探.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统文化的精髓哲理。另外“五基成物学说”也是苗医理论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光、气、水、 土、石”五种基本物质是万事万物的基础,是构成人的基本原料,几种物质的不断运动变化、消长 平衡维持人体生理功能和生命健康。 2、慢性胃炎的苗医理论认识 胃在苗医学中属于土界中肚架的范畴,有吸纳、消化的作用,苗医对本脏十分重视,认为胃为 后天人体气血、水液和精微的化生之源,与中医学所讲的“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 观点相近似。并有“胃能纳百病好治,胃不能纳,神仙难医”之说,提倡“以养为重,以保为康”。 虽然在传统苗医学中没有慢性胃炎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以归属于以下疾病论治:蒙布兜(胃 痛)、久嘎岗蒙(肚肠疼痛)、蒙差.蒙岗羌(腹痛)、俗象(反胃)、艾洛哦(呕吐)、透肖(吐酸水)、 搜苟(打嗝)以及夹唠症、狗儿证、腹胀症等等。 2.1慢性胃炎与苗医三界理论 苗医将人体从宏观上以颈部、肚脐为界分三个功能区域,即树界(上)、土界(中)、水界(下), 树界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统管全身生命活动,是生灵能最活跃的地方,可以说是“五脏六腑之 大主”,土界象征生命的土壤为万物生长之基,是供生物质的纳入、消化、吸收的场所,也是胃的 寄居部位,主管气血生成、运行和代谢。水界主管调理水道,负责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承担生 殖繁衍重任并有滋润树界、土界作用,三界和,则体内各脏器功能运化正常,胃肠的消化吸收正常, 任何一界发生疾病都可能影响土界胃的生理功能,因此三界与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2慢性胃炎与九架、交环理论 苗医理论在生理上把人体分为九大功能体系即九架组(脑架、身架、窟架、肾架、心架、肺架、 肝架、性架、肚架)。慢性胃炎的发生与肝架、肚架、肾架的关系最为密切,肝架是人体血、气的 仓库,如肝架病变搜媚若亏损不能将血气供给肚架胃,于是胃的化生必然减弱气血不足,出现胃气 虚弱不能纳化等临床表现,过旺则易壅滞出现胃部气滞、血瘀、疼痛等临床表现。肚架是胃的俗称, 他包括了整个消化道,功能由上下两个交环分管,上交环在咽喉周围对膈以上组织器官起统辖作用, 下交环在脐周围,对交换带周围(膈下)的组织、器官起统帅作用,慢性胃炎出现的胸膈痞满、反 酸、呃逆等表现多为上交环失和病变产生。另外肾架中的腰子头是搜媚若的汇集区是脑髓灵气下注 的两个聚集点对人体交环起激发作用,提供原动力,假若亏损无力激发肚架、原动力不足,则出现 肚架运化不及失于温煦表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畏寒喜热饮等表现。 3、苗医关于慢性胃炎的病因认识 “无毒不致病,无乱不成疾”是苗医对疾病病因认识的高度总结,然慢性胃炎的病因也不外乎 二者“毒”“乱”,毒有“冷、热、风、湿”四大毒之分,且有内外之别,其中四毒特性中,热毒易 伤精水、迫血,冷毒主凝滞、损伤热能(生灵能),风毒易携诸毒,湿毒重着、易生痰的特性是与 胃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乱”的产生是诸多因素损伤人体正常机能,使搜媚若(能量)、各薄港搜(供 生物质)缺乏或运行发生紊乱,打破机体玛汝务翠(结构功能)的动态平衡而形成的病患。致乱因 素中以“四毒”为主,也可以由食纳不节、情绪不节、劳逸失常、先天不足(乱由天成)形成,总 之慢性胃炎的产生只有当人体功能紊乱时才能产生,故认为“毒为乱之因,乱为病之本”。 4、苗医关于慢性胃炎的病机认识 苗医的病机粗浅不如中医系统完整,但有类似之功,正如中医前辈所说“得其机要,则动小而 功大,用浅而功深”笔者通过整理苗医相关理论将本病的病机分析概括如下:“四毒”或“致乱因 素”侵犯人体,乱于土界,伤及肝架、肚架导致土界的纳、化、取、泻功能失调,肠胃的气血水致 ·247· 乱,影响“四气”“四血”“四水”生理功能和运行代谢,或肾架搜媚若亏损无力激发肚架功能,使 机体“交环不和”而见胃脘部疼痛、反酸、呃逆、呕吐等病变症状。若热毒夹风或湿易形成热病, 冷毒加风或湿则易形成冷病,一般慢性胃炎多归于五经中的“冷、热、慢经”但如果急性发作也可 归于“快经”。 5、慢性胃炎的苗医辩症治疗原则和方法 苗医对疾病的认识和处方遣药有其独特的模式,对疾病的诊断十分注重辩证,经过长期的临床 用药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宝贵医药经验,逐渐形成了“纲、经、症、疾”的辨病理论模式,用此理 论模式对疾病进行辨别处理,将复杂的各种疾病分为冷病、热病称为“两纲”,将病位归属于五经 即冷经、热经、快经、慢经、半边经,再将疾病分症、疾、翻、惊、痧等不同病名。对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