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开凿的主观动因与客观效果探析.pdfVIP

京杭大运河开凿的主观动因与客观效果探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7·中国交通高层论坛 调集军队和运输粮草,永济渠可以说成为隋炀帝用兵辽东的军事运输线。 2.京城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大运河历来是北京的水路大动脉,促进了北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在 元、明、清三朝八百余年的建都历史,在其绵延的发展过程中,大运河给了其无穷的力量。 三朝为了使京城物资供应得到保障,从江南大批运送粮食之需,而不惜代价大加扩充、整 治大运河,可以说大运河的漕运,成为元、明、清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的生命线。 2.1元朝时期开凿大运河 忽必烈把元朝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大都(今北京)以后,元大都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人口百万,商业繁荣。而大都附近农产品不能满足需求,南粮北调成为必须,而且运量相 当大。《元史》载:“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氓(民)之众,无不 仰给于江南。” 虽然元以后,海运兴起,但运河仍然有着相当的地位。当时要把江南丰富的物资,千 里迢迢,运到大都,元朝政府采取的措施是海河并行,而在忽必烈统治时期,大都的粮食 供应,以及全国财赋的供应,主要依靠运河运输。据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的一份 官方文书说:“大都里每年百姓食用的粮食,多一半是客人从迤南御河里,搬将这里来卖有。” 元朝开凿、整治的大运河部分主要有以下三段。 …济州河 元朝初期,江南物资要北运,都是“自浙西涉江入淮,由黄河逆水至中滦站(在开封 西北黄河北岸),陆运至淇门,入御河(即卫河),以达于京。因这一水路过于迂远,至元 新开河成。新凿的济州河南起济州(今山东济宁市),北至东平安山,沟通泗河与汶水、 大清河(今山东境内一段黄河),长150里。济州河开通后,元政府曾命造船三千艘,专于 济州河运粮。《元史·世祖纪十》记载,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二月,“增济州漕舟三千 艘,役夫万二千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济州河上漕运的繁盛与壮观景象。 一一会通河 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元政府征调三万馀丁夫,动用一百五十万缗楮币、四万 石米、五万斤盐,在南起东昌路(治今山东聊城)须城县(今山东东平县须城村)安山西 南,北至临清御河间,与运河相接,开凿一条长达250余里、设置31座水闸的运河,名为会 通河。会通河当年正月兴工,六月便告竣。会通河的开凿,大大缩短了江南到大都的水路, 许多江淮地区的物资由会通河直接北上大都,免除了过去由东阿至临清的陆路转运之劳。 一一通惠河 当年南方漕粮运抵通卅I后,每年有若干万石需经陆路车载驴驮地转运入京城。由通州 到大都的五十里路,只有靠百姓车拉肩担的搬运,无雨季节路较通畅,夏秋霖雨,满路泥 泞,运粮兵民苦不堪言,既耗费大量人力,耗巨拖时,效率极低。为了减少耗费,提高运 输量,元朝政府遂派水利专家郭守敬负责开挖一条由大都向东至通州的新运河。 元朝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郭守敬建议重开金中都旧漕渠,“东至通州,权以玉泉 水引入行舟”,但当时未能实行。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郭守敬在经过实地勘测、 设计之后,最后确定了新运河的线路,提出引白浮泉水至大都的运河工程,使漕运的船只 直接驶入积水潭,建议:“疏浚通州至大都河,改引浑水溉田,于旧闸河踪迹导清水,上自 昌平县白浮村引神山泉,西折南转,过双塔、榆河、一亩、玉泉诸水,至西水门入都城, 南汇为积水潭,东南出文明门,东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总长一百六十四里一百四步。塞 清水口一十二处,共长三百一十步。坝闸一十处,共二十座,节水以通漕运,诚为便益。”。 l39 2007·中国交通高层论坛 元世祖忽必烈看完郭守敬的奏议高兴地说:“当速行之。” 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开始动工,第二年秋天,开凿通惠河的工程竣工。当时 江南及中原运河中的粮船、南来北往的大宗货物及商船都可直达大都城内的积水潭码头, 在这里吞吐,使大都地区的交通运输更加便利。 通惠河总长164里有余,可分为三段。第一段:从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起,至翁山泊(今 颐和园昆明湖前身)止,名叫自浮堰,修建这一段工程的目的就是要把神山泉等清水注入 翁山泊,最终达到补充高梁河水源的目的。第二段是从翁山泊至积水潭。这一段河道,元 朝通称高粱河,主要作用是导引玉泉山泉水和翁山泊之水流入积水潭。第三段是通惠河的 主要干线,它从积水潭起至通州,南方来的漕船主要在这段河道中行进。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