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地理必修Ⅰ第二章第二节).doc
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地理必修Ⅰ第二章第二节) 姓名 鲁 婷 单位 西安交大附中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是否采用多媒体 是 一、教材分析 湘教版地理必修Ⅰ第二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对“地球表面形态”一部分的呈现。其中包括四部分内容,本课时为第一课时,只涉及前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以文字的形式介绍了地球内外力作用的来源及表现形式;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板块运动、地质构造以及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其中板块运动的形式以文字呈现,所形成的地表形态以活动呈现;地质构造以两组活动的形式呈现;火山地震活动也以地震活动形式呈现。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贴近自然,很多地表形态都是学生亲眼或在图片中经常见过及听说的;本节涉及到的内容专业性较强,包括板块运动及构造运动。其中板块运动史学生在初中接触过的,对六大板块有所认识;而构造运动是全新的概念,学生掌握起来较为困难。 三、教学资源与策略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资源呈现地表形态的实例,激发学生对于地表形态研究的思考;由学生自己利用书本及文具对板块及构造运动进行演示,进行难点的突破;利用多媒体表格及板书进行知识归纳与整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
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实例,利用动手演示、读图分析等方法分析造成地表形态的内力因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 五、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板块运动与地质构造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2. 教学难点: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表形态。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自制配乐幻灯片。主要内容包括:山岭、峡谷、平原以及渭河谷地的卫星图片等。并提出问题:地球表面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形态?这些形态会不会变化? 观看幻灯片,思考问题。
通过观赏地球表面的图片特别是自己家乡所在地的地形状况引发学生对地形表面形态成因的思考。 探索新知
(一)地表形态的成因 多媒体出示表格:
来源
表现形式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P36材料,进行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P36材料,进行自主探究完成表格。 【1】通过对课本文字材料的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有助于学生对于信息的对比掌握。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
认知六大板块
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
3、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提出学习要求——认知六大板块的名称、位置以及板块之间的两种运动形式。
【2】出示六大板块空白图,提出问题:阿拉伯半岛位于哪个板块?澳大利亚位于哪个板块?南极洲板块的最北端位置在哪里?
(第一步结束后,进行第二步)
【1】多媒体出示合作探究问题及要求:
请利用书本当做两个不同的板块,演示板块的两种运动形式,完成课本活动1、2.
【2】进一步启发提问:如果海洋中部及边缘分别发生板块的挤压碰撞,会产生怎样的地表?并演示讲解。
【3】板书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进行小结。
【1】多媒体出示褶皱图片,介绍地质构造、向斜与背斜的概念。
【2】实践探究:指导学生用书本模拟背斜及向斜,并小结向斜背斜对应的地表形态。【3】实践探究:指导学生用一根油笔芯再次模拟背斜及向斜,并体验背斜中央的受力特征。
【4】启发分析:启发学生根据背斜顶部的受力特征分析背斜顶部可能发生的现象——岩石破碎,容易被流水或风力带走。
【5】小结:出示表格,指导学生填写,进行知识小结:
褶皱类型
形态(画图)
正常地表形态
地形倒置后地表形态
背斜
向斜
【1】认真读图,细致观察;
【2】思考并回答问题。
动手演示,完成要求。
认真听讲,并思考问题。
整理笔记。
看图,听讲。
动手实践,归纳小结。
动手实践,感受背斜顶部受力的差异。
思考、分析。
笔记填表,课堂回答。
【1】六大板块的内容是学生在初一接触过的,学习时间太久,能免会有遗忘,因此先由学生自主进行复习;
【2】通过几个问题,对六大板块位置中的几个易错区域进行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提高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2】梳理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对凌乱的知识进行小结,理顺思路。
【1】使学生地质构造的概念进行感性及理性的认知。
【2、3】通过动手实践认知背斜、向斜对应的地表形态;鼓励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获得更加深刻与直观的认知印象。
【4】认知地形倒置的成因;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5】梳理归纳本部分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小结知识的基本方法;培养良好的笔记习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归纳总结
利用板书梳理本节课知识框架,并对重点问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