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儒家“性命学说”对道教养生学的影响.pdfVIP

试论儒家“性命学说”对道教养生学的影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儒家“性命学说”对道教养生学的影响.pdf

维普资讯 第 18卷第2期 2005年 06月 唐山学院学报 JournalofTangshanCollege Vo1.18N0.-2 Ju 2oo5 试论儒家 “性命学说”对道教养生学的影响 顾玉林 西南科技大学 教务处,四川 绵阳621002 摘要:以先秦诸子的生命观和哲学思想为背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分析了儒家关于人的 形体和精神的相关学说,指出儒家性命学说与道教养生学形神兼养的融通性。 关键词:性命学说;儒家;道教;养生学 中图分类号 :B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349X 2005 02—0013—02 TheInfluenceOfConfucianists’ “DoctrineOfLifeonTaoism ’S TheoryofKeepinginGoodHealth GU YLt-lin 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 Technology,Mianyang621002,China Abstract:W iththevariousschoolsviewsoflifeandphilosophicalthoughtsinpre—Qintimesas background,thispapermakesananalysisofConfucianistsdoctrineoftherelationshipbetween humansspiritandbodybymeansofdialecticalmaterialistmethodsofthinking,andpointsout thatConfucianists”DoctrineofIife”isin perfectharmonywithTaoism Stheoryofkeepingin goodhealthandpreservingbothhumanbodyandspirit. KeyWords:Do ctrineofIfife;Confucianists;influence;Taoism ’S theory ofkeeping in good health 道教养生学直接源于中国最古老的原始巫教,源远流 其命也,已取之也,夫寝处不适,饮食不节,劳逸过度者,疾其 长。同时,它也是先秦思想家、秦汉方仙道、黄老道发展的必 杀之……若夫智士人仁人,将身有节 ,动静以义,喜怒 以时, 然结果 在干戈四起的春秋战国时代,先后出现了 “三教九 无害 其 性,虽得 寿焉。不 亦 宜 乎”n 。而且 对 “者 流”。“三教”即道教、佛教、儒教,九大流派指道家 、儒家 、墨 寿”[2J p5的命题作了肯定的回答 。另外,孔子在 回答子路关 家、阴阳家、兵家、名家、法家、纵横家、神仙家等,在哲学思想 于鬼神和生死的问题时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 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在诸子百家中, 焉知死”?_2] p5。从而表 明了重人重生的哲学思想,这种 “不 除了道家、神仙家对道教养生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外,儒 知”命,“无以为君子也……”_21p【1 的修身养性之说,历来为 家对其 Ⅱ三有相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儒家的 “性命说”。儒家 儒家所重视 。《大学》从正心诚意为起点,提出了 “富润屋,德 的 “性命说’与道教形神兼养的养生说相互融通。这就不能不充 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I 的主张,并强调了 分说明儒家与庞杂的道教养生学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修身”的重要性和方法。 l 儒家关于 “性”与 “命”的学说 “生死有命 ”的这种说法,在我国古代并不鲜见,《孔子家 从先秦起,中国文化就显现出了一种轻神性而重人性的思 语 ·本命题》说,“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优于阴阳, 想特征。这种 “重人贵生”的文化思想环境孕育了道教养生学。 象形而发谓之生,化穷数尽渭之死,故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 先秦诸子中除阴阳家 “舍人事而任鬼神”外,其余大多重 之终也,有始则必有终也。人始生而有不具备者五焉,且无 人事而辟鬼神 。孔子之所以是中国哲学的开山者,是因为他 见,不能食 、不能行、不能言、不能化 ,及生三月,而微煦 ,然后 最早提出了人事第一的道德文化新 内容,说 “人有三死,而非 有见,八月生齿 ,然后能食;期而生膑 ,然后能行,三年 囟合 , 收稿 日期 :2004一l1一O2 作者简介:顾玉林 1974一 ,男,助教,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社会学与教育学研究。 维普资讯 · 14 · 唐山学院学报 第 18卷 然后能言,十有六而精通,然后能化,阴穷反阳,故阴以阳变, 了中国几千年重人伦轻宗教的心理结构 ,同时,给 以人为对 阳穷反阴,故 阳以阴化 ,是 以男子八月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