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一点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文教学中的一点思考.doc

关于作文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摘 要】新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既肯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材的编写破除以文体为中心的编排模式,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新体系,力图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方面的能力,学生拥有的是零碎的知识,而不是很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灵活,要因“才”选“材”,不能全“教材”照搬,更不能“书”云“人”云,要设计出适合与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案。本文从作文教学中的两个概念入手,阐述了教学当中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视角 角度 概念 区别 教材处理 视角这一概念作为一个科技名词,对其的定义是,视线与显示器等的垂直方向所成的角度,观察物体时,从物体两端(上、下或左、右)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光心处所成的夹角。物体的尺寸越小,离观察者越远,则视角越小。而作为一文学概念又是这样解释的:视角即叙事观点,又称视点,是和小说的叙述者关系极为密切的一个重要的写作技巧,是由亨利·詹姆斯在1907年至1909年间写的小说的分析性的序言里作为小说批评的一个概念提出的。所谓叙述观点是指叙述小说作品的角度,即作家以什么身份充当作品的叙述者。角度是一个数学名词。它有两层意思。第一、表示角的大小的量。通常用度或弧度来表示。如茅盾《蚀·动摇》三:“陆三爹的头从右侧慢慢向左转,待到和左肩头成了三十度左右的角度时,停了一二秒钟,又慢慢向右移回来。”曲波《林海雪原》八:“就在这要飞身荡涧的一刹那,一阵担忧,袭击着他的心……因此他再测了一下距离和角度。”第二、比喻看事情的出发点。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十二章:“他开始搜索他们认识以来记忆中的每一件事情,从新的角度上来思索它的含义。”由这两个概念来看,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就像数学中的集合概念一样,有其子集,也有其交集。 在高中语文必修一表达交流“记叙要选好角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语:这里所说的角度,又称视角。就是记叙者(文章作者)站在什么位置来记叙对象。笔者认为这段话在表述上有混淆概念之嫌。具体而言: 第一,视角指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记叙的。而“角度”指的是作者选择和处理写作素材的着眼点,就记叙文而言其目的是要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特点和突显事件的启发意义。采用第几人称属于写作“视角”的范畴。即便把“角度”宽而泛之,人称的选择也只是“角度”的子集而不是全部。如梁实秋的《我的国文老师》中有这样的一段: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很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画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镜框,这两块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这段文字,选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以“我”和“我们”的角度记叙描写老师的外型特点,从不同侧面“绰号”“长相”“眼镜”等活画出了一个个性鲜明的教师形象,表现“使我受益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这一中心。 第二,尽管教材也明确“在记叙人物时,由于对象不同,表达的重点不同,所选取的角度也不同”,但所有的示例及练习题均是写人的,给学生的错觉是只有写人的文章才有“角度的选择”问题。如教材这样写道“下面两段文字都是歌颂老师的,但记叙的视角不同,请品味不同视角的作用和效果。”举的例子是魏巍的《我的老师》,用的是第一人称,是作者向读者讲述自己的学生时代和老师的故事。修详明的《小站歌声》,用的是第三人称的限制视角,是一个旁观者的视角。这样,学生就会将视角错误的理解为人称,即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其实每个人称里面又有不同的角度。如第一人称有作者、讲故事的旁观者、作品里的任何一个人、作品中的多个人物等不同的角度。记叙类文章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纪实类的、虚构类的,前者如记叙类散文,后者如小说,不管哪一类,写作的时候都要考虑如何“选择记叙的角度”。 第三,视角的选择更多地体现了写作技巧方面的要求,但绝不能忽略内容表达与情感抒发方面的制约;而切入点的确定即角度则是更多地体现了观察、思考方面的深度与敏锐度,其中也有技巧方面的影子。因此,可以这样来理解这两个概念,“视角”只是文章的形式,而“角度”才是文章所要写的内容。 在新课程实施的大的背景之下,教材的“材料”性质决定了处理教材的极大灵活性,这是语文教学与别的学科教学的根本区别。同一种教材,有着千差万别的处理方式;即使处理方式相同,课堂效果也完全可能迥然有别。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由个性到共性的过程,语文教师正是通过对这些各具个性的“例子”的剖析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