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华尔街:分众与纳斯达克的八年之恋.docVIP

爱恨华尔街:分众与纳斯达克的八年之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恨华尔街:分众与纳斯达克的八年之恋

爱恨华尔街:分众与纳斯达克的八年之恋 来源: i美股? 发布时间:2013-06-03 八年,从上市到退市,从巅峰到谷底,从“热恋”到“分手”。 5月24日分众传媒宣布公司私有化交易完成,并已申请停止其美国存托凭证(ADS)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上的交易活动。此时距离2005年7月13日分众赴美首次公开募股(IPO)历时八年。 这八年,分众既享受到与纳斯达克的“热恋”,2007年2月股价创巅峰值88.5美元,市值超110亿美元;也体会到资本的“无情抛弃”,2009年3月最低股价至4.84美元,市值仅剩7亿美元。 i美股通过整理公开资料,采访多位分众股票的投资者、广告行业从业人员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等相关人士,分三个篇章回顾分众上市八年历程,选取其中代表性事件,以分众与纳斯达克的“恋情进展”为线索来反观企业(尤其是中国在美上市企业)与美国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以及企业自身的探索。 上篇(2005年-2007年)热恋期:分众与纳斯达克“互相示好”,分众自上市伊始便斥巨资陆续发起超60次并购,外延式增长推动业绩飙涨,股价攀至巅峰,“分众神话”诞生。 中篇(2008年-2010年)磨合期:2008年315晚会和金融危机等外力冲击,加上前期收购的庞杂业务陷困境,“内外交困”的分众业绩下滑,纳斯达克“原形毕露”,分众股价跌至深渊;遭受巨大打击的分众“万念俱灰”,向新浪出售三大核心业务的交易“无疾而终”后,转而处理好耶等非核心业务回归主营,内涵式增长推动业绩回升,分众股价逐步“收复失地”。 下篇(2011年-至今)激烈碰撞分手期:分众主营业务平稳增长,启动和推广互动业务开启“二次创业”,看似要和纳斯达克“再爱一次”,不料遭空头“袭击”,“身心俱疲”的分众最终选择私有化退市,和纳斯达克正式分手。 上篇(2005年-2007年):热恋期 在分众去纳斯达克上市之前,中国互联网企业对纳斯达克(NASDAQ)一点都不陌生。2000年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相继在纳斯达克上市,形成中国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热潮。随即而来的网络泡沫破灭,中国公司赴美上市暂时遇冷。历经数年优胜劣汰的角逐后,2004年生存下来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再次掀起赴美上市热潮。 2005年这一热潮在分众上市时到达了顶点。该年7月13日,分众登陆纳斯达克IPO融资1.72亿美元,创造当时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融资之最,上一个记录则是盛大的融资额1.52亿美元。从此,江南春屡被提及的一个头衔不是“分众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而是“第一位受邀按响纳斯达克开市铃的中国企业家”。 1、“成为全球最大的一个广告媒体集团是我的梦想” 巨额融资为即将到来的收购准备了充足的现金,“不差钱”的分众旋风般展开收购。上市不到三个月,分众即宣布以1.83亿美元价格收购框架传媒,2006年初该交易完成,后又陆续收购了其他地区性电梯广告公司并进行整合,占据电梯平面媒体市场90%份额,与原有的楼宇电视业务形成有效的互补。同期分众电梯广告平均投放价格大幅提升约33%。2006年框架媒体为分众贡献收入4090万美元,毛利率达67%。 然而江南春最大的“心病”是楼宇电视广告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聚众传媒。早在2004年分众第二轮1250万美元融资还未到位时,凯雷即宣布为聚众注资1500万美元。分众上市后双方价格战更劲烈,原来7折的广告在两者“对打”后直接变成4折。2006年1月,分众宣布以3.25亿美元价格收购聚众,合并后分众在商务楼宇电视的市场份额超过98%,2006年楼宇电视收入由上年的6140万美元猛增至1.4亿美元,毛利率达70%。 为何分众对框架和聚众的收购来得如此匆匆,这或许根本上是由渠道媒体的特性决定的。以楼宇LCD屏幕为载体播放广告起家的分众从骨子里坚持的是“渠道为王”,只有获得渠道的垄断权才能对广告主形成议价能力,进而获得定价权。 收购框架和聚众后,分众成为楼宇电梯领域当之无愧的“王者”,江南春演讲时慷慨陈词:“成为全球最大的一个广告传媒集团,这是我的梦想,也是谭智(框架传媒CEO)和虞锋(聚众传媒CEO)的梦想”。 “江南春收购框架和聚众传媒是非常高明的,这些收购主要是消灭竞争对手,在细分市场实现垄断”,接受i美股采访的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者郭先生(目前重仓分众)表示。 2、三亿美元收购好耶:“没有谁比我对好耶更了解” 如果说对于框架和聚众的收购是基于“垄断”的需要,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残酷商业竞争的真实写照,那么在楼宇电梯间占有绝对垄断地位后,分众此后继续大规模收购则某种程度上受到资本市场的推动。 “当分众处于市盈率30倍的水平时,以6倍溢价收购一家公司以后,可以立即提高每股收益率”,江南春坦陈彼时的收购逻辑。收购带来的业绩高增长,推动了分众的股价上涨,其股价从上市发行价17美元到2007年2月涨至历史最高值

文档评论(0)

good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