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07年广东高考物理中探究性问题的研讨.doc
对07年广东高考物理中探究性问题的研讨
一.考试说明中探究内容及课程标准中探究内容
(一)考试说明中2条
1.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长度的关系
2.探究动能定理
(二)课程标准中7条
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物理1)
2.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物理2)
3.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选修3-1)
4.通过探究,理解楞次定律(选修3-2)
5.通过实验,探究变压器电压与匝数的关系(选修3-2)
6.探究物体弹性碰撞的一些特点(选修3-5)
7.通过实验,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选修3-4)[选考]
二、探究性题示例
例1.在《探究变压器输入电流与输出电流的关系》实验中。
(1)同学甲的猜想是“对于同一变压器,输出电流与输入电流成正比”,同学乙认为“变压器输入电流不会随输出电流变化”。其中有一位同学的看法是对的,请判断出谁对谁错,并写出判断依据。
(2)为了验证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可通过实验来完成。实验所需的器材除可拆变压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外,还需要什么器材?
(3)探究变压器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实验需要一个数据记录表,请你画出该记录表并填写记录表中各测量物理量的名称。
(4)请写出完成该实验的步骤。
解析:(1)甲同学的猜想是对的。
如图,设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n1, 副线圈匝数为n2,输入电压为U1 ,输出电压为U2。输入电流为I1 ,输出电流为I2
输入功率为P1 ,输出功率为P2,若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
则有:
副线圈中输出功率为
原线圈中输入功率为
而
由以上各式解得
(2)交流电流表、学生电源。
(3)实验数据记录表
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 原线圈的输入电流I1/A 副线圈的输出电流I2/A 1 2 3 (4)①按右图连接电路;
②选好交流电压表的量程,调节原副线圈的匝数比,选择电源的输入电压,记录交流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重复②的步骤,记录得到的实验数据。
④利用测得的数据比较的关系。
点评:本题转变学生只会利用变压器的原理去解答其它问题的思路,而要求学生自己探究出变压器的原理,这对巩固变压器的知识和如何通过改造变压器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例2. 为了研究合力和分力的大小,某两个同学做了如下实验,甲同学将细绳用两手拉直,乙同学用一个手指在细绳的中间沿垂直绳的方向推细绳,如图所示,对将可能发生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甲同学用两只手用力拉直细绳,所以乙同学需很大的力才能使细绳发生明显弯曲
B.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可知,乙同学只要轻轻用力,细绳就会发生明显的弯曲
C.根据功能原理可知,乙同学要想推动细绳,必须用较大的力对细绳做功,甲同学的手才能彼此靠近使细绳弯曲
D.根据实验经验可知,乙同学不需用太大的力,就能使细绳发生弯曲
答案:BD
点评:本题属一个常见的小实验,根据生活的实际经验和感受就能判断D是正确的,上升到理论高度可知B是正确的
例3.一位蹦床运动员仅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弹簧床对运动员的弹力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通过传感器用计算机绘制出来,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10/。结合图像, 试求:
(1)运动员的质量;
(2)不计空气阻力,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离开蹦床上升的最大高度;
(3)运动过程中,运动员最大加速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1)由图,得
(2)空中时间:
上升时间:
最大高度
(3)最大弹力:
由
点评:对蹦床的运动你可能没有过感受,传感器大部分同学都没有用过,那如何解读此类命题呢?关键是对于其运动的通过传感器所得到图象的解读,这并不需要高深的知识,但要对运动状态和蹦床的受力情部的对应情况的正确解读是解答此类命题的关键。
例4.为了测定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利用现有的器材: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秒表、沙桶与沙。有人设计了下面三种实验方案:(1)增减沙桶内的沙,使木块看起来做匀速运动,并测出木块、沙与沙桶的重量;(2)用力F把木板从木块下面向左拉出,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称出木块的重量;(3)让木块从木板顶端加速滑到底端,并测出下滑时间及相应长度,再测出木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
如果这三个实验的操作正确无误,请你利用现有知识对每个方案作出简要分析、评价。
解析:方案(1):增减沙桶内的沙,使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同步课件全册概述.pptx VIP
- 马工程民法学--绪论、第一章.ppt VIP
- 电力市场分析软件:PLEXOS二次开发_(15).电力系统规划与扩展.docx VIP
- 电力市场分析软件:PLEXOS二次开发all.docx VIP
- 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pdf VIP
- GB51020-2014 铝电解厂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计规范.docx VIP
- 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与管理.docx VIP
- 2025年安全管理人员及主要负责任人安全生产培训(182页).pptx VIP
- 二年级(上)语文生字课课贴 (2025秋).pdf VIP
- 电力系统优化与调度软件:PLEXOS二次开发_(15).系统集成与扩展.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