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云林模式及其相关问题探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 倪云林模式及其相关问题探究 蒋志琴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摘要:在明清以来的绘画乃至其他一些文人艺术中,存在着一个“倪云林模式”。但对 于明清以来很多的艺术家来说,倪云林几乎是一个谜,很少有人能真正接近倪云林。“倪 云林模式”在画面结体(一河两岸、疏树怪石)、意境幽寂等方面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 与倪云林对人生意义所作的独特思考有关。倪云林模式的现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拓 展了以图像进行思考、以笔墨敷陈自己的思想的画学模式;二是凸显画境乃心境,乃人之 思想境界,强调通过读书养性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从而创造有静气、高境界的文人画作 品;三是提出了一条以人的境界论画之境界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倪云林模式;境界;文人画 一、倪云林模式 朱良志先生在《南画十六观》中指出:“在中国绘画史乃至中国艺术史上,元代艺术家倪瓒(云林)是 一位特殊人物,他是宋元境界的集大成者,又是中国绘画风气转换的关键人物,他的名字几乎就是风雅 的代名词。在明清以来的绘画乃至其他一些文人艺术中,存在着一个‘倪云林模式’。但对于明清以来 很多艺术家来说,倪云林几乎是个谜,人人说云林,仿云林,但很少有人能真正接近云林。”倪云林之所以 难以接近,原因在于,绘画是他表达思想、呈现生命困境、寻求解脱困境的一种手段。这种用于表达思 想、呈现生命困境的境界语汇具有独特性,它包括感受力、想象力,还有生命的穿透力,一种对生命的深 刻认知。这种境界语汇的独特性,源自人的境界的独特性,而人之境界的提升不仅仅在于读书,更需要 心性修养的提升、心灵境界的涵泳[1]97。 朱先生还进一步强调说,这位以“图像思考的艺术家”经常以精纯的笔墨敷陈自己的思想,以图像展 现他对绘画“真性”的回答,因此“云林的高妙之处,在于其艺术背后所潜藏的思想和智慧”[1]96叫7。朱良 志先生还将“倪云林模式”精辟地概括为:“其一,其构图有相对固定的形式,如学界所说的‘一河两岸,; 其二,其画中表现的意象经过‘纯化’,也有大体稳定的面目,如总有疏树、怪石、空亭等等;其三,其画的 幽冷寂寞的气氛也是相对固定的。”[1p7我们细读倪云林《清圈阁遗稿》《清豳阁全集》等文本可知:“一河 两岸”的构图形式体现了云林以绘画呈现生命的困境并寻求解脱困境的努力;其画面的疏树、怪石、空亭 等“纯化”的意象有其特定的内涵;其画面幽冷寂寞、有静气,与其思想境界密切相关,正所谓“境静尘虑 清”L2J。三者体现了“倪云林模式”在画面结体、意境方面的独特性。 在云林友人周南老眼里,云林学问渊博,“经、史、诸子、释、老、岐黄、纪胜之书,尽日成诵”;“性雅 收稿日期:2014—10—09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哲学社科研究项目《王原祁年谱》(编号:2013SJB76004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蒋志琴,女,南京艺术学院教师,南京艺术学院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书画美学,艺术哲学。 98 万方数据 洁”,清豳阁中“古鼎彝、名琴陈列左右,松桂、兰竹、香菊之属,敷纡缭绕,而其外则乔木修篁,蔚然深秀”; 其一生“依隐玩世与时违”,“望之者识其为世外人”[3]。倪云林则自称“迂疏”,经常指出自己“任真”、 “拙”的个性特点,以“身同孤飞鹤,心若不系舟”[41比拟自己的身世。从其“我拙唯任真”[53诗句可知,云 林外在的“迂疏”“拙”等行为,源自其内在的“任真”个性。而所谓“任真”,就是一言一行都能“不乖其 守”,所守为“力学仰颜(颜渊)闵(闵子骞)”[6]。陶渊明作为“任真”者的典范,体现了古君子之德[7]。因 此,君子与俗物(身份)、任真与翻云覆雨(处事原则)、“彼溺于利,我以吾义;彼自暴弃,我以仁智”(人生 观、价值观)[83等矛盾冲突,一方面外化为他的“白眼视俗物”[9]‘‘一语不投机,归欤宁再见”[10]“避俗如避 仇”[1叼等行为特征,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其生命的困境。 为了超越生命的困境,云林与“瑟琴图史砚为邻”[I2|,与遵行“古道”、有古风的有德君子为友(如张 羽),寂寞地追求他的“清虚事业”[13|。焚香、弹琴、作画、茗茶都给他带来了片刻的“清欢”: “清夜焚香生远心,空斋对雪独鸣琴。”①

文档评论(0)

追云少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