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卷第 期 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30 9 Vol.30 No.9
年 月
2009 9 Journal of Jinggangsh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ep.2009
汉语思维特点对词义发展的影响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温 敏
(郑州大学文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
摘 要: 语言差异是思维差异的外现。 本文从汉民族的整体性、 辩证性思维特点出发, 从对比语言学角度,
结合对韩汉语教学的调查实例, 认为了解汉语的编码原则才能正确解码, 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整体性思维; 辩证性思维; 虚词; 语义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H195 A 1673-4718 2009 09-0091-05
“上”、“下”在汉语中是两个基本常用词,但即 一、整体性思维及汉语的模糊性、经
使在高年级的汉语课上,仍然能听到这样的句子: 济性特点
明天我们上船去日本。
太晚了,即使现在去,也不可以坐火车。 从思维特点看,东方人的思维偏向综合性(synth
快点吧,不然我们不能上第一辆(次)的车。 etical ),而西方人的思维偏向分析性(analytical ),即
这些句子都不符合汉语语感。 汉语表达为“我 整体和个体思维的不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是指对
坐船去日本”、“赶不上头班车”。 这类偏误我们固然 形象、事物的把握注重系统要素间的普遍联系,并对
可以从中介语的角度,作出如下解释:韩语中“上 之进行宏观的系统性的整体把握。 分析性思维则把
车”、“坐车”可以用同一个词表示,出现了负迁移; 对象分解进行科学、逻辑、微观的细密分析。 东方人
韩语中没有补语成分,用词汇和语法形态实现。 本 特别是中国人偏向整体性、综合性思维方式,这起源
文认为这样的语言规则和解释为学习者打开了一 于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万物是一
扇了解汉语的窗口,但只有了解创制和使用这种语 体的。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
言文字的汉民族思维特点才能寻得“敲门砖”,找到 子说,“道通为一”;易经和五行也都强调整合,把世
登堂入室的钥匙。 即只有了解编码的原则,才能找 界看成是一个整体。这种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必然反
映到语言文字中: 一个汉字经常记录一个事件的完
到解码的“密码”。
再比如: 整轨迹,对概念的把握侧重整体感知。 (下列例子皆
我们下点面条(饺子)吃吧。 取自《说文解字》和《现代汉语词典》,顺序根据论述
对于汉族人来说,这是非常简单、常用的生活 需要略有调整)
用语,但即使高年级的学生也常常不解“下面条”是 (一)上
“煮面条”还是“蒸面条”,韩语用“放入”或“煮”来表 《说文》:“上,高也。 ”指事字,以某一基线为标
示。 准,标示上方的位置。 将它记录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