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由「不可能的认识论」到「理论做为工具」:.doc
由「不可能的認識論」到「理論做為工具」:
試探使用傅科理論的另一種可能
(初稿)
林文源
Centre for Science Studies, Sociology
University of Lancaster
摘要:
在傅科走紅的影響下,許多直接挪用傅科觀點的研究在不同在地紛紛出現,而這些研究中有許多帶著「再現式」邏輯,理解、使用傅科。這種再現邏輯隱含:1傅科理論再現西歐史實;2傅科研究的機構、操作現象,背後隱含的權力運作機制舉世皆然;3在地研究者因此可以直接用傅科理論模型解釋在地現象。
本文將先討論傅科方法論由考掘學到系譜學的變化,及相關德西達、巴特勒等人的批評。藉此指出,系譜學方法的操作並非為了證明歷史事實,鞏固真理體制,而是要追溯事物被物質化、本質化的過程,介入真理的鬥爭,因此是一種「有效的歷史」。據此,「再現式」讀法有:造成傅科所反對的真理效應、扭曲傅科的權力觀點、將系譜學去政治化等問題。
最後,本文試圖動員傅科現象的既有效應,由傅科針對知識份子、理論,及傅科作品的討論所提出的想法,指出體驗式讀法,以及理論作為工具作為系譜學的運作方案。而這種傅科觀點的系譜學研究,則必須介入各個在地的特殊真理體制。因此,與其在不同在地依樣畫葫蘆,忘了傅科,或許能更恰當地進入傅科的系譜學脈絡。
傅科(Michel Foucault)是近數十年來,風行英文知識界的學術現象之一。然而,當許多掛著傅科「知識/權力」觀點的學術論說,於不同在地(local)出爐時,其論法往往直接挪用「身體技術」、「生產性權力」、「主體建構」等模型,演練經驗現象,論證/“說明”該領域的主體/知識/權力政治。
以對西方正統醫療(orthodox medicine)的研究為例,這種使用法隱含的邏輯是,由西歐傳佈到各個在地的醫學知識、醫院機構等等,是存在各個在地的普遍現象。儘管這些現象出現於各個在地的歷史、運作模式略有不同,但其運作中蘊含的權力運作、主體建構機制則大同小異。因此,傅科由西歐十七、八世紀間論述爭逐,所得到的權力運作機制,亦存在另一個在地的普遍現象中。
這種運用傅科觀點的現象隱含了,或將某種知識/真理現象(如醫學、性、理性)、機構現象(國家、警察、醫院、教會),或是社會關係(醫生—病人、教師—學生)與在西歐發生的生產性知識、主體化機制的運作劃上等號,因此將傅科的理論觀點或其發現,套用在類似現象便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結果,所謂「傅科式權力觀點」取代普遍理性與歷史總體性意識,在「直接挪用式傅科觀點」中,將各個在地的特殊性同一化,這與傅科強調各地真理體制(truth regime)的殊異性,歷史過程的不連續性、斷裂、衝突、鬥爭、隨制關係(contingency)是完全南轅北轍。
這種「直接挪用」的使用方式所隱含的邏輯,可以細分為:對傅科的問題意識理解,對傅科權力、論述或主體化機制討論的理解,以及對自身研究任務的理解等三個層次。其中各自的問題是:1、對傅科的問題意識理解:將傅科的討論視為證明/再現了西方(西歐)的近代權力機制萌生及其運作;2、對傅科權力、論述或主體化機制討論的理解:不加保留地接受不同在地機構、論述操作都再現了特定生產性權力、主體化機制的運作方式,因此預設了某種權力隱藏在機構、操作背後,研究便是去再現這種權力運作;3、對自身研究任務的理解:所謂運用傅科觀點變成,處於各個在地的我們去再現其所處在地的這種生產式權力機制的萌生過程。以下,我將稱此直接挪用的觀點及其操作為「再現式」(representation)使用傅科的方式。
本文的目的是想藉由討論傅科的方法:考掘學(archaeology)與系譜學(genealogy)以及相關評論為基礎,指出這種再現式計畫的問題,並進一步思考在不同在地使用傅科理論的意涵。在此要先交代的是,本文並無意琢磨「傅科」這個人的意圖,及身為作者其作品內在邏輯一致性,我想做的只是動員(enact)傅科的文本,藉由「傅科現象」的既有效果,展演出另一種使用傅科的可能性。
以下,本文將先描繪傅科對其考掘學計畫的設想,以及其後的系譜學轉向,其中交錯提出德西達(Jacques Derrida)、巴特勒(Judith Butler)對傅科所提出的批評,及其延伸討論。並據此思考如何避免陷入直接挪用的再現式邏輯中,以重新檢討傅科自許的「理論做為工具」對不同在地實踐的可能意涵。
一、歷史性的歷史:如何再現無法再現(unrepresentable)?
思考傅科的歷史問題意識,或許可以由其對主體與探究主體活動的研究著手。在討論相關的「作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