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善之先、德之本、和之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讲 善之先、德之本、和之源.doc

第6讲 善之先、德之本、和之源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个“和”字点出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万事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天下平、万事兴”呢?作为礼仪之邦,我们的道德核心和伦理观念又该是怎样一种规范呢?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在《礼记》中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礼记·礼运》中说:“何谓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即使到了上古时期,孝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美德之时,亲与子、兄与弟之间还是存在着残酷的争斗与倾轧。二十四孝故事第一篇,讲了舜面对父亲瞽叟和弟弟象的折磨与谋害,“孝感动天”的故事。关于舜的故事,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也作了很长篇幅的叙述。萧启宏老师又用汉字解构的方式,以独特的视角对舜帝的孝道作了独特而幽默的解释: “爱为舜首,仁为准绳。”舜字的头,是一个爱字头,说明仁爱是帝舜做人做事的首要原则,是衡量一切是非的准绳。 “舛舞无错,仁义合舜。”舜字的脚,是一个舞字的脚,“舛”本身是两只脚前后左右来回交错而舞。“舛”有错乱的意思,但用在舜字上,它是顺,没有错乱,上下加起来便是仁义合壁,舜也。 “舜音通顺,顺理通情。”舜是个大孝子,万事都是逆来顺受,以情感人。顺则是顺理,理顺也就能通情。 “舜之楷模,仁义孝顺。”舜,他的父亲原住山西虞乡县的瞽叟村,他的母亲叫握登。传说他母亲上山砍柴,有天上枢星之精,化为彩虹,降地为人,与其母交感有孕。后来,因水灾,父母和哥哥迁居到现在山西垣曲县的诸冯山下名叫姚墟的地方住下。不久,生下了舜。舜一诞生,相貌非凡,聪明之至,父母爱如珍宝。 舜,是一种花卉,所以他的号叫华;因为他排行第二,又叫仲华;又因他眼内瞳子是两个,又叫重华,暗示重瞳子。 不幸,数年之后,母亲染病而亡。父亲因两个儿子还小,就娶了一个继室夫人。继母见舜那么相貌非凡,人人称赞,心生妒忌。过了两年,自己又添了一子,取名叫象。 继母使出各种手段来对待他。父亲后来眼睛也全瞎了,对继母的话言听计从。舜一味吃苦挨骂,他对父亲和继母,仍旧亲亲热热,恭恭敬敬,既无怨恨之声,亦无懊丧之色。 到十岁那年,他的好友秦不虚的父亲想尽办法,让他以帮秦家放牛为理由,拜师务成子。舜天赋聪明,一教就会,不到半日,已识几百个字。 后来,舜曾屡次被父母逐出家门,自己去开荒之地,每次有了收获。又回家来看父母和弟妹。舜每逃难一次,要到一个新地方定居。他每走到一地,都向当地百姓传播文化知识,以自己,以自己乐于助人的风格教化了周围的人 后来舜做了帝尧天子的女婿,以后先作司徒。后作太尉,受命摄政。帝尧亲自来拜访舜的父母,舜的父母深感内疚,失声痛哭。舜忙用舌头为父亲舐泪,竟然使失明三十年的父亲双眼复明。关于舜的这些美好传说,都是在推崇舜是人世间的第一大孝子。 舜在任司徒时,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明确分为五类:一曰君臣,二曰父子,三曰夫妇,四曰长幼,五曰朋友。并确定了五类关系中的教化要领:君臣之间,强调“仁义”二字,义就是造福于人民,为人民办好事;父子之间,强调“孝慈”二字,父慈子孝,孝慈的结合在于一个“亲”字,总以不失其亲为原则;夫妻之间,强调“柔和”二字,妻应该柔,夫应该和,一柔一和,家道乃成;为兄弟之间,强调“友恭”二字,哥哥要友爱弟弟,弟弟要恭敬兄长,友恭之间体现一个“序”字;朋友之间,同道为朋,同志为友,要强调一个“信”字。这五个方面,史书上称为“舜定五典” 舜说,大凡世界上,不过天理人欲两条路。我们要孝养父母,要讲恩情,讲仁爱,可谓纯是天理。那种不知孝养,专以个人的便利、快意为主,可谓纯是人欲。 他又说:大凡人身总有两个心,一个叫人心,一个叫道心。人心最危险,道心最微妙。它们两个心时刻在那里交战。人心战胜道心,就堕落为小人;道心战胜人心,就上达成君子。但是,贪嗔痴爱,饮食男女,一切都是人心,人心的党羽多,道心的帮助少。顺人心做起来,表面及甘;顺道心做起来,表面极苦。保全道心尤其要紧的是执着一个“中”字,不偏,不倚,不过,不及。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为此,做人做事,一要慎,二要敬。尤其是这张口,好也是这张口,闯祸也是这张口。 尧舜时代,教化之风盛行,天下出现了“尧舜之民,以尧舜之心为心,天下犯法的人甚少”。 舜的思想和行为,是仁义、孝顺的典范,舜字则是对他这种思想和美德的永久的再现。

文档评论(0)

snj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