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de救赎反思——从“洞穴奇案”谈起【参考】.pdfVIP

正义de救赎反思——从“洞穴奇案”谈起【参考】.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正义de救赎反思——从“洞穴奇案”谈起【参考】.pdf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年第l期(总第147期) 正义的救赎反思 ——从“洞穴奇案”谈起 房清侠1 冯文杰2 摘要:在学界盛传的一个旷世疑难案件,即“洞穴奇案”中存在的复杂情形使得无论是有罪判决 或是无罪判决甚至是拒绝裁判皆有值得诟病之处,以至于“望案兴叹”。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试图以一 种理论来统一所有人的正义观念不仅违背现实也不合常理,而融合正义论与功利主义思想各自的优势 则是走向正义救赎的必由之路,即基于程序正义选择下的功利主义是解决此类疑难案例的最优选择。 关键词:自然法;功利主义;正义论;程序功利主义 在正义理论发展过程中,凸显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人类的正义观总是与特定的历史情境有着极 其密切的关系。是否特定的时代只能推崇一个看似特妨碍我们对最完善的正义的追求。历史法学派因 其对传统的偏执而被批判过于保守;自然法学派因其承认必为众人所遵循的永恒道德法则而显示出强 大的生命力,诸如自由、财产、生命等权利的不可剥夺性,但自然法学派所谓的理性依归,在某种程度上 仍然显得有些虚空,“理性”的衡量标准似乎是一个不可证实的伪命题,并且理性运用的结果并不一定 是合理的。“当我们说一个人是‘理性的’时候,是指我们不知他的目的,而只知道他是理智的追求其目 的;当我们说一个人是‘合理的’时候,是指我们知道他愿用能共同推理的原则指导其行为,并考虑行为 对他人的影响”¨J。“问题”的解决思路都绕不开正义的弯子,换句话说,问题的解决最让人满意的做法 便是实现正义。功利主义以其契合人类本性的追求,即生存与发展,在正义的救赎之路上显得颇具实用 价值,也促发了实证主义在现代法理学中的井喷式发展,但其固有缺陷便是忽略了最大利益实现的正当 程序正义。正义论思想在承认自由平等的基础上注重“差异原则”的社会伦理性,显得较为契合多方的 正义观念,但其将自身理论与功利主义作一不可调和的状态显得情绪化。在各种正义思想火花呈现出 前所未有的激烈碰撞之时,根据一种理论来解释当下的正义困境显得较为不妥,“拿来主义”的精神在 这里便有了用武之地。徘徊于正义的两端,期待以我们构思的程序功利主义作为对正义的救赎,给“洞 穴奇案”以服众而又合理的判决。 } 收稿日期:2014—11—25 作者简介:1.房清侠(1962一),女,山东文登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刑法学;2.冯文 杰(1991一),男,河南项城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2014级刑法学硕士研究生。 54 万方数据 房清侠冯文杰:正义的救赎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4名被告都是洞穴探险协会的成员,进入联邦中央高原的石灰岩洞探险时,突然发生山崩,5名洞穴 探险人受困山洞,由于5名探险者没有按时回家,探险协会也知道他们留下的探险洞穴位置,营救紧张 进行,已经牺牲了十几名救援者的生命,水尽粮绝;他们身上有一个袖珍的无线设备,可以接受信号,医 学专家说他们活不了10天,而负责营救的工程师告诉他们,营救成功至少还需要10天。但是吃掉一个 人,却可以再活10天。为了生存,大家约定抽签吃掉1人,牺牲一个以救活其余4人。威特莫尔是这一 方案的提议人,不过抽签前又收回了意见,其他4人却执意坚持,威特莫尔表示希望再等一个星期,一名 被告替他投掷骰子,同时要求他对是否认同投掷的公平性表态,威特莫尔没有表示异议,结果恰好是威 特莫尔被抽中。维特莫尔很不幸地被另外4个人吃掉了。作为法官如何对该案进行符合正义的判决便 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心J。特鲁派尼、基恩等6位法官认定四名被告有罪,有罪理由大多集中于生命价值绝对 保护、尊重立法原文、实现刑法的威慑目的以及承诺的撤销;福斯特、汉迪等6位法官则认定他们无罪,无 罪理由大多集中于“自然状态”的处境、紧急避险的行使以及更多生命的保护结果;而唐丁及邦德法官则选 择回避,其回避理由则是在正义与不正义之间的徘徊不定。诸多法官的观点既不乏实证主义的执着,也有 自然法与功利主义思想的闪现。但在我们看来,《洞穴奇案》一书中法官的判决理由均无法打通正义梳理 的任督二脉,虽然有些法官对本案判决的结果为笔者所赞同,但

文档评论(0)

我是小泥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