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注意部位,也是防灾人员疏散的盲区。那些分布密集的房屋和“握手楼”中问狭小的巷道,必然
是应急救灾和人员疏散的瓶颈。
国1城中村毗连的楼房
“城中村”在城市化建设和高速发展的城市中尤为突出。图2中的杨基村是广卅『市最早的“城
中村”之一,20多年后,房屋的密度已经非常大。
图2广州市杨基村一角(比例尺:1:2500)
1.2旧城区问题
为满足城市人口需求,城市除了进行扩张,还不得不拆除土地利用率较低、又位于中心地带
的旧城片区。旧城区既保留着城市的物质性遗产,也留下20世纪50~60年代经济建设的烙印,
还夹着一些现代建筑。这些旧城区普遍有三个特点:
(1)建筑密度大、通道狭窄,大部分地段机动车无法通行,居民行走、运载东西十分困难。
(2)建筑物以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土坯房或木结构的房屋居多,这些老式建筑耐火等级低、
火灾隐患整改难度大。
(3)市政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缺少消防应有的设施,几乎没有公共绿地。
一139l一
如广州市越秀、荔湾区中的一些建筑群即具有上述所共有的特征,图3中绝大多数为20世纪
50年代以前的房屋。这些片区的建筑既是发生火灾的严重隐患,同样也是抗灾救助、人员疏散的
薄弱环节。
图3密集的老|日民居建筑群
1.3城市道路交通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发展与城市交通、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慢慢突显矛盾。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已经基本建成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但随着
社会经济的发展,路网通过能力已满足不了交通量增长的需求,仍然承受着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
的巨大压力,交通拥挤和阻塞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为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日益突出的矛盾,城市的道路交通在向着立体和纵深的方向发展。立交
桥、高架路桥、地铁、轻轨列车等在城市的上下发展。尽管立体交通可缓解道路交通堵塞的一些
问题。但是,城市中大量出现的立交桥、高架路桥,给灾害救援和人员疏散带来了许多问题。如
在高架路桥上发生交通事故,必然增加了人员自救和医疗救护的难度,人员伤亡的几率也会增大。
又如高架路桥因战争、地震遭到毁坏,势必造成交通堵塞,人员疏散困难。
城市道路低密度化和道路缺乏整体规划也会影响防灾人员疏散。有些城市没有严格按照城市
道路建设设计规范建立防灾通道,包括防灾主干道路和次千道路;还存在较多的“断头路”;存在
机动车辆乱停乱放,阻碍交通的现象,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受灾时人员的疏散。
1.4高层建筑问题
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也给居住带来了许多问题。在有限的地面无法解决人口急剧增长的居
住环境的状况下,只能求助于向空间纵深发展。高层建筑便是大中城市生产和消费发展到一定程
度的产物,同时它也是现代化城市的显著性标志之一。虽然高层建筑解决了部分城市人口的居住
和生活环境,但高层建筑的密集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造成城市空问和城市交通的拥挤。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现约有18层以上的高层建筑7000多栋,lOO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有360
多栋,广州高楼的密集程度排在了全球前列。目前城市道路两测的高层建筑有一些并没有按照规
范规划,有些城市在本来并不宽敞的街道两旁也耸立了高高的大楼.如有的10多层的楼房距离道
路红线还不到1m,不符合“干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应由道路红线向后退10~15m”的规定”J;在
20多米宽的道路两旁耸立着10~20多层高的大楼,有的高楼间距甚至不到lOm。
高层建筑的特点确定了其本身就不利于人员疏散。其一是高层建筑层数多,疏散通道距离长,
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疏散到安全场所;其二是发生火灾时,在“烟囱效应”作用下,烟气和火
势竖向蔓延快,增加了安全疏散的困难;其三是人员集中,容易出现混乱、拥挤的情况。超高层
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消防人员也鞭长莫及。据消防部门资料,现有的消防水罐车喷水灭火能够达
到的高度是8层左右,城市配备的举高最高的消防车基本上也仅仅能够到15层左右的高度”J。
尽管高层建筑都进行了高安全系数的抗震设计。事实上,许多高层建筑在强地震波冲击下还是
易遭破坏,尤其是早期建造的高层建筑更是如此。实际上许多建筑的破坏并非设计上的原因,簏工
中偷工减料、质量低劣等往往是建筑物毁坏的真正元凶,国内外一些地震现场考察证明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30t轴重机车车体及钩缓装置设计与探讨.pdf
- 53公里大长度海缆制造技术探讨.pdf
- 87+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肠镜及病理表现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pdf
- 140吨干熄炉内环墙的倒塌原因的分析及改进.pdf
- 200mmol%2fL高渗盐复苏液减轻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肺损伤的研究.pdf
- 300MW汽轮机供热改造及节能优化有关问题探讨.pdf
- 316L不锈钢晶间腐蚀的声发射研究.pdf
- 576例NAFLD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分布特点及其与血脂、肝功能酶学、血清瘦素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关系.pdf
- ADAMS+%2fRail+与AMESim+联合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pdf
- BIM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体会.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