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长寿文化的渊源与流派.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寿与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选 传统长寿文化的渊源与流派 杨子慧 中国的长寿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典藏中的瑰宝,在海内外久负盛 名。应当指出,中国的长寿文化不仅仅属于中国,而是世界人类非物质文明中的一部分。 继承和弘扬这笔文化遗产,促进人的健康长寿,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方针, 提高人的生命价值、振兴中华伟大创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注民生、实现人类终极追求、创 建幸福美好人生的科学实践。 一、长寿文化的渊源 长寿观是怎样产生的?这是研究长寿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长寿文化的形成与发 展,不论中国的还是世界的,几乎与人类的发展史一样古老悠久。从人类学和人口学的视角 探索,我认为长寿观念的萌生,理应与原始人群的高死亡率、低增长率和短寿命幽幽相关。 原始社会初期,人还是半猿半人的对立统一。人类文化处于混沌状态。那时的人类社会 和人类生活,是动物性与人类文化的混合体。“他们仍然是半畜半牲的、野蛮的、在自然力 量面前无能为力的”(恩格斯《反杜林论》)。人类社会的这个低级阶段,人口的死亡率极高, 约在50%0以上,而平均寿命约在30岁左右,人口增长极其缓慢。据估计,100万年前,世 界人口约为50万,到公元前一万年,即新石器时代前夕,才增加为300万;大约在7万年 前,只有20%的人能够活到30岁。1975年,美国人类学家约翰森在埃塞俄比亚的哈达发现 了一个原始人群的自然“墓地”,挖掘出13具尸骸,有男有女,其中有4个是小孩。这个原 始人群是因某种突发性自然灾害而毁灭的。人类学家称之为人类“第一家庭”∞。 另一例证是中国的“北京人”。据考古学家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骨化 石分析,40多具男女老幼遗骨化石中,死于14岁以下的有15人,活到50岁以上的仅有1 人圆。寿命之短,不言而喻。 原始初民尽管民智未开,然死亡却是日逐可见的客观存在。人死不能复生,对原始人群 来说,无疑是重大的人力损耗。事实是否定的基础。原始初民制止不了死亡,于是寄希望于不 死乃至长生。这便是长寿观念的萌生。 然而,长寿观念和后世的长寿文化并不是独生的。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孤立地产生和发 展,必然与其它文化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紧密的结合,相辅相成。原始初民对 死亡产生了疑问,开始思索生命、死亡、血、肉、骨、精神闭的相关性,从而衍生出另类的 文化萌芽。与长寿文化相关最紧密的文化形态是“巫术”、“神话”、“禁忌”(含图腾)和“崇 拜”。 原始初民不懂得人死是怎么回事,因而充满今人难以想象的恐惧感。于是归之于神怪。 o王增永著:华夏文化源流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3页。 。贾兰坡著:‘周口店》,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 ·3l· 长寿与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选 巫术是人类最早创造的文化观象。“在人类发展进行过程中,巫术的出观早于宗教的产生。 人在努力通过祈祷、献祭等温和谄媚手段,以求哄诱安抚顽固暴燥、变幻莫测的神灵之前, 曾试图凭借符咒魔法的力量来使自然界符合人的愿望”@。原始初民靠着这些巫术,祈求神 灵赐于长寿或长生。遇有人之将死,便祈求神灵护佑;既死,也要祈祷神灵护送死者的灵魂 早日升天。这类文化现象,现今仍有遗留的痕迹。 中国的“神话”中,有许多涉及长寿的内容。传说中的西王母有许多神性,其中之一就 是生命之神,决定人的生老病死,可以让人长生不死。《淮南子·览冥训》记载;“羿请不死之 药于西王母,妲娥窃之以奔月”。《归藏》一书也有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 遂奔为月精”。羿是夏代有穷国的君主;嬗娥即嫦娥。这则神话深刻反映出古代民众的长寿 愿望。嫦娥奔月的故事从古流传到今,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一定意义上,表 明长寿乃是一切人的生存愿望。所谓神话,是没有文字时代的口传历史,韭非完全的荒诞不 经。没有文字以前的古人,根本用不着编造谎言来欺骗后人。只是因为口口相传,传来传去, 难免有人加了自己的观点,使历史事实蒙上了神奇离幻的色彩。苏尔柯(前华西大学建筑工 程师)说过:“古代的传说与著作,曾叙述了许多事情,而这些事情都曾被西方学者认为是 荒诞不经的;可是到了后来,却证明它迹近真实”:“在中国,任何事物一经出现或发明,就 不会消逝无踪”@。我引经据典的目的,乃为说明

文档评论(0)

cxmckat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