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谢强教授耳鼻咽喉科顾护脾胃经验初探
周兴玮谢强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
谢强教授系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江西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
从事中医临床近40年。老师重经典、勤实践、善总结,对于耳鼻咽喉疾病有其独特的诊治思想及方
法。重视脾胃学说,认为脾胃居中焦,升清降浊,充养五官七窍。脾胃旺则五官得以护养,不及则
疾病丛生。因此其临证论治耳鼻咽喉疾病,调理脾胃思想贯穿始终。现将老师运用脾胃学说于耳鼻
咽喉科经验简要整理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一、实证攻邪须护中
脾胃的盛衰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化和预后。耳鼻咽喉科实证多为火热上炎壅闭清窍
所致,虽火势须折,但临证苦寒攻伐不可过猛,恐有上热未除,中阳已伤,中寒复起,复生变证。
如尤氏喉科秘书》论急喉痹火毒壅盛证,指出不宜纯用寒凉,取效目前,须防“上热未除,中寒
复起,毒气乘虚入腹……七日之后,全不进食,口如鱼口者死“之变。故治疗耳鼻咽喉阳明燥结证,
虽需通下,但须中病即止,如用峻下药大黄、芒硝,头煎大便下后,邪势既衰,二煎即可去除泻下
药,以免伤脾胃而生中寒;此时宜配甘缓之品如甘草等,以甘护中土,缓散火势,免伤中阳。正如
《素问·血气形志篇》所云:“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甘药”。若伤阳太过,当以党参、黄芪等甘温之
品调之,尽早恢复中阳。
二、重症初愈调气阴
耳鼻咽喉重症初愈,多因攻伐伤正,常见脾胃虚损之象,应着眼脾胃,分清主次轻重缓急,妥
为调补脾胃气阴。调理脾胃之气,多宗东垣之法,药用人参、黄芪、太子参、白术、淮山、茯苓、
甘草等甘温之品补脾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益气聪明汤等,随证加减。调理脾胃之阴,
多宗嘉言、天士之旨意,药用沙参、麦冬、玉竹、白芍、西藏青果等甘凉之晶以濡胃阴,扁豆、山
药、莲肉甘缓之品以润胃液,五味子、乌梅、天花粉甘酸之品以化胃津;方用益胃汤、增液汤、沙
参麦冬汤等随证加减。总之,脾胃气阴健旺,则清窍得养,方可康复。
三、久病窍虚重升阳
脾胃居中焦,有升清降浊之功,耳鼻咽喉位于诸阳之会的头面部,亦称清窍,为清阳交会之处,
性清明通利,需赖清阳之气煦养,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久病
则脾胃气虚,清阳不升而清窍空虚,浊阴不降而阴霾内生,痰饮瘀浊蒙闭清窍,邪害空窍,发
为眩晕、耳聋、耳闭、脓耳、鼻窒、鼻渊、鼻鼽、喉痹、喉喑、乳蛾等耳鼻咽喉多种病症。治疗应
以“升阳祛霾益窍”为法则,I临证应选用升麻、葛根、炙黄芪159苍术、白术、干姜、葛根、石菖
蒲等甘温之品,益气升阳、祛霾利窍。正如《内经》所说;“久塞其空,谓之良工。”空窍一实,便
似“离照当空,群邪始得垂散”(《医门法律》),疾病自去矣。
四、釜底添薪旺中阳
中焦脾胃阳气的作用对于耳鼻咽喉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但中焦阳气更需下焦肾之命
门之阳的充养才能旺盛。如张景岳之语:“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阳
来则生,阳去则死。”脾阳根于肾阳,下焦肾阳充足则釜底有薪,釜底火旺则中焦脾胃阳旺,清窍得
于煦养;临证以补肾阳入手,伍以健脾温中,方遣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等随证加减,药酌情选
用附子、千姜、肉桂、鹿茸等助阳之品,配以白术,茯苓,山药等健脾之药,则真阳资生无穷,脾
阳充沛无尽。
一808一
五、调理中州济肾元
后天之脾胃阳气可充养先天肾之元阳,脾肾阳旺则五官清窍得于煦养而充实,临床常见通过调
补脾胃阳气而恢复肾阳亏虚证。亦有因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日久则先天之精气无以充养,可致肾
元虚衰之脾肾两虚:此时,应以补脾阳为主。朱丹溪云:“补肾不若补脾,脾得温则化而食味进,下
虽暂虚,亦可少回。”脾胃运化功能正常,水谷精微得化,气血旺盛,精血充足,肾气自旺。《素问·上
古天真论》日:“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由脾胃运化的后天之精,经脾气的转输到达
各个脏腑,并可充养先天之精。先天之精须依赖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才能充盛不衰,发挥
其生理效应。故用四君子汤、资生丸等加减以旺气血,脾气旺则命门之火亦充实,清窍得以濡养则
功能健旺。调理中州以相济肾元,共奏补肾固本、健脾益窍之功。
六、木强金衰先扶土
临床常见有肝气横逆上犯清窍证,亦可见肺气虚衰清窍失养证,此时若通过补益脾土,可以抑
木宁窍及助金养窍。如素问·阴阳类证》日:“咽喉干燥,病在脾土。”临床上肝强脾弱致咽异感
症者屡见不鲜,表现为咽异物感,哽哽不舒,两胁作闷,恼怒时加重;腹胀,便溏,舌胖,苔白,
脉弦滑;多因脾虚运化失职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