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中医药养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脉络浅析
林雪
甘肃中医学院甘肃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
甘肃位处黄土高原西部,界于青藏、内蒙、黄土三大高原结合部,自然条件独特,这
一区域既是历史上中西文化与商贸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又是历代中原王
朝经营西域、统域西北边防的前沿地带。养生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等
不揣冒昧,结合甘肃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脉络,对甘肃中医药养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脉络做
一探讨。
一、甘肃中医药养生文化的起潭
从远古时期到春秋时代,据历史记载,是中医学的经验积累阶段。此时的医药学没有
形成体系,不论经验还是理论认识,都比较个别、具体和零散。这一时期一般也被认为是
养生学思想的萌芽阶段,甘肃历代先贤对中医药养生文化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迄今为止,“黄帝三次问道广成子于崆峒山” (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位于甘肃省平凉市
城西12公里处,《庄子》、《史记》对此事均有记载)、 “黄帝问道于岐伯” (岐伯为甘
肃省庆阳市庆城县人。如清·乾隆年间《庆阳县志·人物》记载:“岐伯,北地人,生而
精明,精医术脉理,黄帝以师事之,著《内经》行于世,为医书之祖)、“神农氏勇尝百草”
(神农氏族,姜姓,又称炎帝,《大戴礼记.五帝德篇》又称赤帝,原是西戎族的一支,以
牛为图腾。最早居住在大西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青海、陕西等省,炎帝族先于
黄帝族自西北进入华北、中原等地区)的传说。这些传说虽然历史久远,难以考证。但不
难看出,在早期的医学实践和疾病康复过程中,甘肃先贤们曾经书写了浓重的笔墨。如黄
帝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传为黄帝时人,居崆峒山石室中,千二百岁不尝衰老。其传说首
见于《庄子·在宥》,其后之《神仙传》、《广黄帝本行记》、《仙苑编珠》、《三洞群仙录》、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史记》和《消摇墟经》等均有所载。《庄子·在宥》云:黄帝“闻
广成子在于空同(崆峒)之上,故往见之,日:‘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
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广成子日:
‘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
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哉?”于是黄帝
闲居三月,不问政事,然后再见广成子,问以修身之道。广成子告以“至道”,日:“至道
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
67
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
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
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
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年矣,吾形未常衰。”接着,广成子对“至道”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
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故余将去汝,入无穷之
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尽管
这段对话不一定是双方问道的原话,可能是庄子借广成子之口,发挥自己对“至道之精”
和“修身”的见解,但根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西至于崆峒”以及《太史公
自叙》“黄帝至崆峒,登鸡头山”等记载来看,这个问道的过程以及其中蕴藏的养生思想
对后人的启迪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这段文字,也可以视作甘肃中医药养生文化的重要源
头之一。
二、甘肃中医药养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先秦两汉时期,道家、儒家、杂家等诸子百家思想和佛家文化、阿拉伯文化的丰富和
拓展:吐蕃医学(藏医)、维吾尔医学思想的影响。
三国时期,甘肃中医药养生文化的代表人物当首推封衡。封衡,字君达,号青牛道士,
东汉末年(公元二世纪末至三世纪初)生于公元116年左右,是陇西狄道(今天武山县)
人。相传封衡自幼出家当道士,隐居鸟鼠山(今渭源县境内)修行。有疾求医者,即取
腰间竹管内的药物治疗,药到疾除,不取任何报酬。他高明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当
地汉、羌各族人民的爱戴和崇敬,誉为“神医”。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
曹操广召天下名士,封衡与华佗、左慈等16人应召。曹操见封衡童颜鹤发,腰悬药管,
跨一青牛,神采非凡,即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4张安全目视化:流程图、管理检查要点.pptx VIP
- 2024北京广渠门中学初一(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 VIP
- 2025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三色笔记.pdf VIP
- GB/T 17215.321-2021电测量设备(交流) 特殊要求 第21部分:静止式有功电能表(A级、B级、C级、D级和E级).pdf
- Kollmorgen电机AKD驱动器手册中文版.pdf VIP
- 河南省九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pdf VIP
- 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VIP
- 日立电梯MCA13中文注释版电气原理图.pdf
- 财务总监培训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ppt VIP
- 战略成本管理 .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