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溯源 浅析老子思想对中医养生观的影响 范延妮 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355 [摘要]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重大影响。
老子的哲学思想如“贵柔”“虚静原则”等对中医养生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体现在清静寡欲、静以养生:退
而不争、守柔日强;道法自然、顺应四时等方面。 [关键词]老子思想:中医养生;传统文化 《黄帝内经》为中医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医理论体系建成的标志,其成书深受黄老道家思 1 道家熏视人
想的影响,甚至有学者指出,《黄帝内经》出自于黄老道家之手 臧守虎,201
的生命健康,其养生思想对中医养生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
物,他的哲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中医养生思想一脉相承。通过分析老子的养生思想对中医养生
的影响,可以理清:二:者的理论渊源,更加深刻的理解养生方法的原理和精髓所在。 1.老子的哲学思想 作为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哲学体系完整地反映在《道德经》一书中。通过他的《道德经》
提供了一种以“道”为核心的道家思想体系,影响和促进了养 生学形成。 马砚涛,张丹,2008 1.1圣人“病病” 老子说:“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辩证地说明了“不病”和“病
病”的关系。他所说的“病病”,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思想。这一观点亦见诸《黄帝内经》。
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
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其论说受老子之言的影响显而易
见。由此可知,老子关于圣人“病病”的论说,乃是中医“上工治未病”。 1.2贵柔 老子认为新生事物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强调事物可 以由柔弱转化为刚强。阴阳、雌雄、牝牡、刚柔等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在通常情况下,阳、
雄、刚是强者,一般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而在老子看来,则恰恰相反,阴、雌、柔常居主导
地位,成为实际上的强者。因此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
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为了防止自身衰老乃至灭亡,最好的办法是不使自己过于强大,所以老子又说:“弱者道
之用”,“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这几句是老子贵柔戒刚思想的突出体现。所以
为了避免衰亡二,就得永远保持一种谦虚、恭谨和柔弱自守的地位,此即“弱者道之用” 1.3检啬 《老子·五十九章》说“治人事天,莫若啬。”这里的“啬”有藏精爱神之义。老子认为
修身养性必须要谨守自身的精、气、神,勿使其泄漏。在对待外界诱惑因素时,要如履薄冰,
如临深渊,唯有从俭从啬,方能维护生命。在养生上老子认为应当节欲,他说:“甚爱必大费,
多藏必厚亡”, “治人事天莫若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认为追逐荣利,嗜欲过
多,都是招灾惹祸,百病丛生的根源,告诫人们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恬
淡清心,皆知嗜欲,这样才会健康长寿。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论文集 1.4虚静原则 老子说: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日静,
静曰复命。”主张心虚则欲望不起,神静则念头不生,心清神静,根本坚固,形神相亲,则能
长生久视。从养生来说,就是要明达人生的道理,懂得生命活动的根本规律。 2.老子思想对中医养生的影响 2.1清静寡欲,静以养生 老子认为,修身养性以清静为本,以刺激感官为特征的纵欲行为违背自然之道,不利于身
心健康,而清静寡欲才能延年益寿。若能平息浮躁,荡涤烦恼,心无旁骛,减少欲望,就可以
形成从容的生活态度,保持健康,得以长寿。这一思想影响到中医学的养生思维,反映在《黄
帝内经》中: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
行劳而不倦”、“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
这是一种强调“清”、“静”、“寡欲”的思想,表现出的从容淡泊、其乐融融的生活状况,
反映了老子所向往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理想世界。这一思想要求人们寻
求精神的自由与轻松,反对精神上的压抑和强迫,减少对于物质的追求欲望,安于现实中可以
达到的生活状况,以平和的生活态度达到长寿。 刘柳青,2012 2.2退而不争,守柔日强 老予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崇阴”,强调阴柔的归藏包容功能,以贵柔尊阴为首。
老子认为,水的“不争”、“柔弱”、却能“胜刚”的特质是最宝贵的品德,而这种品德反映
着大道。通过比对人生与死的状态: “人之生也柔软,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
枯槁……”,老子指出生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