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闺怨诗不同创作主体的审美取向.pdfVIP

论唐代闺怨诗不同创作主体的审美取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唐代闺怨诗不同创作主体的审美取向.pdf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 2011年第 1期 JOURNALOFZHANGZHOUNORMAL UNIVERSITY Nnl2O1l (总第 79期) (PhilosophySocialSciences、 GerieInINo79 论唐代闺怨诗不同创作主体的审美取向 刘红旗 (漳州师范学院团委,福建 漳州 363000) [摘 要]唐前闺怨诗 的作者几乎都是男性 ,女性则寥寥无几 ,到 了唐代除大部分代 言之作外, 还有一些 出自女 诗人之手的作品 由于二者 生活经历 、写作视 角、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 作品在审美取向上有着明显的3-同. 男性代言之作不再局 限5-~k-性 闺房的狭小天地,而是蕴含着丰 富的社会 内容和寄托作者 的某种情志。由于女性 审美主体生活在 闺阁之 中,审美视野单调狭 隘,诗歌 内容则重于表现个人情怀并呈现 出 “真 ”的特 点 [关键词]唐代闺怨诗;审美取向:代言 中图分类号 :1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68X(2011)O1—36一O5 闺怨诗是我 国古代诗歌中的古老题材 ,源于先秦,发展于汉魏晋南北及隋朝 ,至唐而大盛。与以前的闺 怨诗相 比,唐代 闺怨诗作者仍然多是男性 ,但又有不同,诗歌内容不仅仅是捕写闺阁,而是从闺中走向现 实 ,较关注女性 的悲苦命运 ,体现了唐代诗人进步的人文观。当然也有一些诗歌是作者借女性 以抒怀.这 些在唐代闺怨诗中是极少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女诗人所写的闺怨诗 ,她们真实地展现 了自己的不幸经 历和复杂情思,这类诗歌与男性代言之笔相 比,更能反映闺妇的情感世界。 一 、 男性作家代女性立言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有很多男性文人拟作闺音,这是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造成的。封建统治者为女性 提供了一套所谓 三“从 四德”的礼教制度 ,使女性被笼罩在男性权威之下。《礼记 ·内则》日:“礼始于谨夫妇。为 宫室,辨外内。男子居外,女子居内。深宫固门,阍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仪《礼.丧服》说:妇“人有 从之 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班昭的 女《诫》也 日:“耳元涂听,目无斜视 ,……无聚会 群朋 ,无看视门户,此则谓专心正色矣 ”在这样 的背景下 ,女子几乎不能从事什么社会活动,当然文学创作 也在 “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荒谬之辞下难以实现。因此反映女性情感的诗歌大多是男性代言之作 ,女性 留 下来的作品较少。到了唐代尽管女性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封建礼教的束缚还是存在的,网而唐代 闺怨诗的作者仍大都是男性 。在唐代 闺怨诗中男性文人之写女性 ,大体有这样几种情况 : f一1对下层民众 的深切同情 晚唐诗人皮 日休继承了自居易新乐府 的写法 ,在 《正乐府十篇》的序中,他明确指出乐府诗 的政治作 用:“乐府 ,盖古圣王采天下之诗,欲以知国之利病 ,民之休戚者也。……诗之美也,闻之足以观乎功;诗之 刺也,闻之足以戒乎政。”n 如他的 《正乐府十篇》其一 《卒妻怨》写到:“河湟戍卒去,一半多不回。家有半 菽食,身为一囊灰。官吏按其籍,伍 中斥其妻。处处鲁人髯,家家杞妇哀 。少者任所归,老者无所携。况当 札瘥年,米粒如琼瑰。累累作饿殍,见之心若摧。其夫死锋刃,其室委尘埃。其命即用矣,其赏安在哉。岂 (收稿 日期)20l0--07--06 (作者简介】刘红旗 (1981~ ),男 .河南省项城市人 .漳州师范学 院团委教师。 . 36 · 刘红旗 :论唐代闺怨诗不同创作主体的审美取向 第 1期 无黔敖恩 ,救此穷饿骸 。谁知 白屋士 ,念此翻欺欲。”首句 “河湟戍卒去 ,一半多不 回”写戍边的士卒多战死 边塞。而诗中女主人公 的丈夫也 已战死 ,家 中的妻子缺衣少食 “米粒如琼瑰 ”,挣扎在死亡线上 ,痛苦之余 她指小丈夫的战死是徒劳的,并指责了统治者的苛刻 其“命即用矣,其赏安在哉”。诗中对丈夫和妻子命运 的描写可谓是双重悲剧

文档评论(0)

kfigrmn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