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特有的海洋文化及其意义
杨 峙 张士三
中国海监第六支队
文化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和改造的产物,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它承
载着人类的历史和文明。前人所创造的文化,往往是后来者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
又是人们创新和进步的基础。人类社会的物质创造和精神文明就是这样继承、创新和发
展的。
福建由于地理区位的特殊,在历史的长河中,除了形成丰富多彩的陆域文化外,还形
成一些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泉州学、福建海防文化、妈祖文化等就是福建特有的海洋文
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泉州学
1.泉州学的成因
泉州学是指自古以来,泉州地区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各方面汇成的科学领域。
泉州学作为一个地域性文化而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产生世界性影响,这是国内外
极为少有的现象。但这一现象也绝非偶然,这与泉州的历史和资源背景有关。
泉州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是因为泉州有悠久的历史,唐宋时期
就已经成为闻名世界的海港城市。泉州位于晋江人海El,具有良好的海港资源。泉州人
自秦汉时期起就习于水上活动,唐代以后,兴旺的国际性海运需求刺激了造船业,当时泉
州的造船业曾执世界之牛耳。造船业的发达和创新,又开拓了航海业。泉州航海的发端
远早于哥伦布和麦哲伦,由泉州港为始发港所开辟的海上航线被后人称为“海上丝绸之
路”。
航海业的发达带动了物流和人流,刺激和拉动当地和周边地区产业。同时,人流和物
流又带动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泉州融合了中国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还融合了外来民
族的文化。所以泉州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一文化现象至今为世人瞩目。如南音被
国际誉为东方古乐;梨园戏被称作宋元南戏的活标本;方言是全国保存中古音最丰富的地
区;宗教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即使已经消失的宗教,还可以在泉州地区找到其遗迹,如
摩尼教,曾引起世界学者和宗教界的关注。1987年在瑞典举行的摩尼教国际学术研讨
会,就以泉州草庵的摩尼光佛石雕壁像作为该会议的会徽。
·526·
第二篇专题篇
2.泉州学的现时意义
(1)海港对区域性经济的拉动效应
发达的海港是地域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可以对国民经济建设起到巨大
的推动作用。
泉州港兴盛时期,曾经使当地及周边地区的陶瓷业、茶业,造船业,丝绸业以及海外贸
易业等兴盛一时。待其衰败时,许多行业也随之凋敝。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较快
并形成区域性经济体系的是长三角区、珠三角区和环渤海经济区、闽南金三角经济区
(厦、漳、泉),这些都与海港有密切关系。这是因为海洋为国际间大量的物质和人员交流
提供了相对便利和廉价的途径。
(2)为建立现代的和谐社会提供启迪作用
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包容而非争斗。在泉州港兴旺时期,泉州地区是一个多种民族、多
种宗教、多种国籍人等相聚居的地方,并形成多元文化相融合状态。由于大量的外来人员
涌入,使泉州出现地少人多现象。当时人们围海造地,开疆扩土,并呈出现这样的景象:农
工商贾、做官为士、传教布道,各司其职,相安无事。这是现代国内外许多学者感兴趣,并
努力进行探索的现象。尤其是面对那些宗教间争斗,疆域争斗、利益间争斗等,人们不能
不羡慕当时的泉州社会的文明与和谐。这也为建设现代和谐社会提供了历史性典范。
二、福建海防文化
海洋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政治实体的陆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安全屏障。但
对于侵犯者来说,有时却是一个很好的通道。福建海域在历史上曾经历过不同历史时期
的战争洗礼。自明代以来,有倭寇的骚扰,荷兰、英、法等的侵犯及日军的侵略。20世纪
40年代末国民党退守台湾后,福建海域又形成长时间的军事对峙区。福建海域海防文化
有漫长的历史积淀,有海防设施遗址遗物,也有海防意识的延续。
1.海防遗址、遗物及设施的型制特征
福建沿海现遗存的海防设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海岸防御型设施,一类是海岸备战型
的设施。海岸防御性设施型制随兵器演进而变化。明代尚处于冷兵器时代,海岸防御设
施多为城堡式,如保留尚为完好的崇武城堡和东山城堡。到明末和清代,由于火器的发明
和普遍使用,海岸防御设施多为炮台式,福建海岸也和国内其他海岸一样遗留不少炮台和
火炮实物。时至20世纪30.40年代,战争手段开始进入海陆空立体战时期,福建沿海曾
沦为日军的占领区,修筑了明碉暗堡。自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