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骚体抒情诗主题和文人心态——兼论骚体赋的意义及在文学史中的位置.pdfVIP

汉代骚体抒情诗主题和文人心态——兼论骚体赋的意义及在文学史中的位置.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骚体抒情诗主题与文人心态 一一兼论骚体赋的意义及其在文学史中的位置 赵敏俐 在汉代文学史上有两种特殊的文体,包括收录于王逸《楚辞章句》中汉人模 拟楚辞的作品,汉人以“赋”命名的骚体作品两大部分,一般人把前者称之为“汉 人拟楚辞”,后者称之为“骚体赋。这两种文体都是汉代文人的创作,虽然不以 “诗命名,实则是独具文体特色的汉代文人抒情诗,由于它们都与楚辞有关, 所以我们把它统称之为“骚体抒情诗”。从文体上讲,拟楚辞本来就是诗,只要 我们承认屈原的作品是诗,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否定汉人的拟楚辞也是诗之一 体,是一种独具时代特色的汉代诗歌体裁。另外,再从骚体赋本身的抒写功能以 及其内容来讲,它本来就是汉代文人以抒情写志为目的的诗歌创作,是诗之一体, 完全可以称之为骚体抒情诗。①它不仅是汉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国 古代文人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近人治汉代诗歌,由于把它们排除在外,因 而在研究中出现重大疏漏,由此也产生了重大的认识偏颇。因此,深刻认识骚体 抒情诗在汉代的存在状况,骚体抒情诗的丰富内容与独特艺术成就,对于全面把 握中国诗歌史,尤其是文人的心态史与文人诗歌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骚体抒情诗是汉代文人的个体抒情,所以,要认识骚体抒情诗在汉代的发展, 我们必须对骚体抒情诗的作者一一汉代文人的文化心态有所了解。我们知道,中 国古代的“文人,源于西周时代的士大夫阶层,经过春秋战国时代的演化,随 着秦汉封建专制帝国的建立,到了汉代,“文人’’才真正成为一个特殊的知识群 体,并且作为“士大夫官僚阶层”的主要后备力量而出现在文坛上。这使汉代“文 人’’一方面继承了先秦贵族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精神,另一方面又因为其所 处的社会地位而表现出强烈的关注自我倾向,这使它上承了《诗经》、楚辞的诗 人传统而又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儒家积极进取的文化精 神,有着极强的建功立业之心,积极投身于社会政治的洪流中去搏风击浪,关心 社会、干预时政、追求理想。但另一方面他们在极权制的社会下也感到沉重的压 抑,伴君如伴虎的恐惧,官场的倾轧和封建官僚机器的冷酷,使他们不能不对自 身命运表现出种种担忧。两种情感复杂地交汇于一身,促使了汉代文人个体人格 的分裂。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两种倾向:一方面以热情的笔触去创作那些 以颂美为主的散体大赋,以表现自己对国家的关注和崇高的社会理想:另一方面 ①关于骚体抒情诗属于诗歌的问题,有人曾作为专题论述,如周禾《骚体抒情诗应为骚体诗一一为骚体抒 情诗正名》一文,就从骚体抒情诗的文体形式与抒情特征两个方面做了很好的论证,本书赞同他的观点。 与之不同的是,周禾还认为,可以采用四言、五言、七言诗等命名惯例,把这些“骚体抒情诗”正名为“骚 体诗”,而我们则同时考虑这些作品“不歌而诵”的特点,同时为了把它们与可以歌唱的“楚歌”相区别, 还是按传统的提法,称之为“骚体抒情诗”。周文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l期。 189 则以极为沉重的笔法进行着骚体抒情诗的创作,抒写自己的个人忧伤。本文的内 容,就是要对汉代骚体抒情诗的时代主题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并由此来解剖汉 代文人心态。 一、悲士不遇与生不逢时 这是汉代文人骚体抒情诗中最核心的抒情主题,早在贾谊(前200--168) 的《吊屈原赋》中就首开其端,作者以凭吊屈原的方式抒写自己的不幸: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阅茸尊显兮,谗谀得志。 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踽为廉。莫邪为钝兮,铅 刀为鼯。 至董仲舒(前179—104)的《士不遇赋》直接发出了更为深沉的感叹: 呜呼,嗟乎!遐哉藐矣。时来曷迟,去之速矣。屈意从人,非吾徒矣。 正身俟时,将就木矣.悠悠偕时,岂能觉矣.心之忧欤,不期禄矣.皇皇匪 宁,只增辱矣。努力触蕃,徒摧角矣。不出户庭,庶无过矣。 贾谊、董仲舒都是汉代著名文人,也都曾经位居较高的官职。如贾谊二十几 岁就官至太中大夫,以后又出任长沙王和梁怀王太傅。董仲舒在汉景帝时以治《公 羊》学为博士,汉武帝时以应贤良诏而得到汉武帝的提拔,先后任江都易王相与 胶西王相。但他们二人却都有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沉重感受,并将之诉诸于诗 歌,发哀伤之情。从历史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