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V01.32No.3 Yue
东岳论丛Mar.,2011 2011年3月(932移第3期) (DongTribune)
畦适强羽r—————————————————————————————————一
《诗经》中的玉文化
李婵,徐传武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0)
[摘要]《诗经》中有三十余篇诗歌涉及玉文化,内容包括玉饰风尚、玉的象征及比喻意义、玉作礼器、美玉馈
赠、修治玉器等,从中可看出周代玉文化的特点,即玉器的人性化特征得以确立、“玉德”成为道德标准、玉器得到广
泛使用、治玉工艺有所发展。
[关键词]《诗经》;玉文化;周代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11)03—0126—03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其中有三十余篇涉及玉文化。本
文论析了《诗经》涉玉诗篇的具体内容,包括玉饰风尚、玉的象征及比喻意义、玉作礼器、美玉馈赠、修治玉器
等,并以此对周代玉文化的特点得出几点认识。
两周时期,玉器得到广泛使用。“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诗经》中展现了玉饰风尚,内容有头饰用玉、
物品饰玉和随身玉佩。描写头饰用玉的诗有5首,《鄢风·君子偕老》表现了贵妇人头部玉饰的精美与华贵: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周礼·天官-追师》:“追师,……为副、编、次,追衡笄。”郑玄注云:“王后之衡笄,皆
以玉为之。”“副”是覆于贵夫人头上类似于后世步摇的一种头饰,“笄”是横插于头发两侧,用以安发或作装
饰的玉簪。“珈”是笄上的玉饰,“副笄六珈”说明了头上玉饰之盛美。头饰用玉还包括悬填充耳。《鄢风·
君子偕老》:“玉之填也,象之擗也。”孔颖达疏:“《既夕》记云‘填塞耳’,充耳是也。”填即充耳。是垂在冠冕两
旁丝绳上的宝玉。充耳并不直接放入耳中,而是悬在耳边。《齐风·著》:“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
之以琼华乎而。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
英乎而。”“素”、“青”、“黄”是悬填丝绳的颜色。《毛传》:“琼华,美石。琼莹,石似玉。琼英,美石似玉者。”
周代天子用纯玉,诸侯以下则玉石混杂,“琼华”、“琼莹”、“琼英”都是用以悬填的美丽玉石。《小雅·都人
士》:“彼都人士,充耳璜实。”《说文》:“瑷,美石次玉也。”④《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瑗莹。”《毛传》:
“瑗莹,美石也。”周人充耳所用的玉填有“琼华”、“琼莹”、“琼英”、“绣实”、“瑗莹”这样美好的称呼,可见所
用玉饰的多彩与精美。头饰用玉还包括会弁以玉。《卫风·淇奥》:“充耳瑗莹,会弁如星。”《曹风·鸬鸠》:
“其带伊丝,其弁伊骐。”上述诗中的“弁”都指皮弁,即一种鹿皮小帽。《郑笺》:“会,谓弁之缝中,饰之以玉,
鲽喋而处,状似星也。”会弁以玉就是弁的缝中用闪烁明亮的美玉来装饰,体现了头饰用玉的精巧细致。
《诗经》中与物品饰玉有关的诗有2首,都描写了刀剑饰玉。《小雅·瞻彼洛矣》:“君子至止,辑璋有
璐。”《大雅·公刘》l“何以舟之?维玉及瑶,稗璋容刀。”《毛传》:“粹,容刀弹也。璋,上饰。壬必,下饰也。”
“辑”即刀鞘。璋是刀鞘口周围之装饰,称上饰,天子玉璋,诸侯塑薛;班即刀鞘末端之装饰,称下饰,天子瑶
璐,诸侯璎璐。“释璋有班”即指刀鞘的鞘El和末端都装饰着精美闪烁的宝玉。“维玉及瑶,稗璋容刀”即指
刀鞘口周围装饰了美玉琼瑶各色宝石。二诗展现了刀剑饰玉的华贵和美观。
《诗经》中描写随身玉佩的诗有10首。其中与玉佩样式有关的诗有2首。《郑风·女日鸡鸣》z“知子之
来之,杂佩以赠之!”《毛传》:“杂佩者,珩、璜、琚、瑶、冲牙之类。”陈奂:“佩所击之玉,谓之佩玉。集诸玉石以
[作者简介]李婵,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博士生。
126
万方数据
《诗经》中的玉文化
为佩,谓之杂佩。”②《礼记·玉藻》:“佩玉有冲牙。”郑玄注云:“居中央,以前后触也。”周代杂佩的大体样式
应该是上面一个横条状玉叫珩,其下丝线贯穿玉珠分成三组:中间一组的中央贯穿一颗大玉珠,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