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任丘潜山油藏开发特征与基本做法.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90年3月首先在任803单元开展了停注试验,随后又在任819井、任822井、任845井等三个单元陆续开展了周期注水试验,共进行了三个周期的现场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852单元 819单元 803单元 860单元 822单元 823单元 845单元 827断层 主要做法  (1)在周期注水试验过程中,为了保证生产指标的完成, 在没有使用数模手段优选注水方案的情况下,采用了以油井动态变化为标准确定注水周期的方法,即:当油井动液面降至某些油井供液不太充足时,开始恢复注水,当某些井的含水上升较快,产油量下降时又停止注水。 (2)考虑到各单元地质特点以及生产动态的差异性,在实施周期注水过程中,未采取注水井统一停、注的注水方式, 而是根据各单元的实际情况,分单元进行周期注水试验; 周期注水现场试验的主要做法、效果及认识 1)整体效果显著 (1)受效井数比例高。全油藏29口正常生产油井中有20 口见到较明显的注采反映,约占总井数的70%。 见效井 主要效果 第一周期 第二周期 ⑴ 受效井数比例高。全油藏29口正常生产油井中有20口见到较明显的注采反映,约占总井数的70%。 任801井在任803井停注后因含水下降增油1.1541万吨。 时 间 累计增油:20.6万吨 ⑵ 产量递减速度明显减缓,增油效果较为显著。共增产原油20.6万吨。 主要效果 (3) 从童氏图版分析,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趋向采收率为48.6%的理论曲线,比标定采收率33.6%高15%左右。 33.6% (4)可采储量增加。根据试验前后老井水驱曲线变化计算,周期注水共增加可采储量92.1万吨。 94.7-98.11 971.3万吨 89.7-94.1 872.9万吨 周期注水认识 (1)周期性注水适合于油藏特点,是中高含水期比较合理的开采方式 地层非均质性强,周期注水过程中由于地层压力场的变化,提高了渗透性较差油层的波及程度。 油藏地层倾角大,层状特征明显,在停注阶段可充分发挥油水重力分异作用突出的优势,有利于在地层压力场改变后原油的富集,使得构造顶部油井的含水普遍下降; 油藏边水较弱,并且封闭条件较好,注入水外溢少,有利于造成较大的压力波动幅度; (2)矿场采用的非对称周期注水方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下步确定合理的周期具有借鉴作用 周期注水周期较长,一般500-700天; 周期中升降压阶段不对称,均为不对称周期注水方式; 各单元周期注水方式不同,但无论长停短注还是短停长注两种方式均有明显效果; 上述周期注水试验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对油藏下步确定合理的周期具有借鉴作用。 周期注水认识 (3)在周期注水过程中,压力波动幅度可以达到一个比较大的数值 以803井组为例,在已实施两个完整周期的现场试验中, 停注阶段油藏地层压力下降较快,如第一周期阶段压降达3MPa左右,总压降最大达到11MPa左右;在恢复注水阶段,地层压力及油井动液面明显回升,如第二周期的恢复注水阶段,地层压力已上升3MPa左右,油井动液面恢复300m左右。所以分析认为在周期注水过程中,压力波动幅度可以达到一个比较大的数值。 (4)随着周期次数的增加,周期注水效果逐步变差 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在周期注水过程中随着周期次数的增加,效果逐步变差,任丘奥陶系油藏也不例外,第二周期与第一周期比较,效果明显变差,主要是随着周期注水次数的增加,采出程度提高,物质基础逐步变差所致。 周期注水认识 (二)实施堵水、酸压措施 1.打水泥塞堵水措施 早期注水开发阶段,随着油藏见水井不断增多,为了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对高含水井进行打水泥塞,封堵下部出水层段。到1987年2月共对6口井实施封水上返措施,只有1口井任823井效果较好。任812井封堵厚度小,封堵后短时间再次见水并水淹;任817、任829井储层不发育,上返后产能低,不能正常生产;任813、任820井井底和管外串通。 2.综合堵水措施 随着油藏的长期注水开发,油井含水逐步上升,高含水井不断增多。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油井转抽实施打水泥塞及化学堵水综合治理措施。截至1999年2月,油藏共实施堵水措施32井次,有效20井次,措施成功率62.5%,堵水累积增油3.1001万吨,平均单井次增油969t,平均有效井单井次增油1550t。由于油藏的油井揭开厚度大,漏失井多、漏失量大,使得堵水措施适应性比较差。 任丘奥陶系油藏存在着严重的非均质性,上返马家沟组和亮甲山1、2小层(个别井裂缝发育)的低渗透油井都要经过酸化,所用酸液有乳化酸、土酸、浓缩酸、盐酸等,酸液浓度偏低,酸量不够,大多酸化强度在0.5m3/m左右,一般常规酸化效果都不太理想,甚至有的井酸后,排液不及时造成油井的二次污染。总结这些经验教训,认为提高酸量及酸液的浓度,酸化强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企管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