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风雅的现代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附庸风雅的现代设计   摘要:时至今日,众多传统元素替代了传统文化的意义跻身中国现代设计,逐渐沦为了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假面具。文章就此分析了要融于现代设计的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并结合案例进一步分析应该以怎样的形式将这种传统文化外现于设计,同时批判了一些仅仅为了继承传统而运用传统元素的设计。文末提出笔者观点:现代设计中传统文化的继承源于审美理想的把握,情境的营造,更在于设计者本身的文化情怀。   关键词:传统元素;传统文化;中国现代设计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9-40-3   当今的中国设计比赛层出不穷,却也带来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参赛者抑或评委都会有意无意地青睐中国元素所占比重较大的作品。无论设计者是否真的崇尚中国传统文化,也无论他们是否已经真正领略了传统文化的神髓,只因为这是一场由中国人主导的设计比赛,他们就必须在设计中标上“中国打造”,这似乎演变成一种潜规则。追本溯源,似乎从我们接受的教育开始,传统文化就只是现代设计中一个为某种非艺术性目的服务的工具,与其说我们在信奉传统文化,不如说我们在“利用”她。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这一观点本身不仅是无可厚非的,而且还应该是大加褒赏和提倡的。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频频败坏中国受众的胃口,人们似乎是为了暂时躲避喧嚣找寻一种安宁无争的归属感,而呼唤传统与经典的复苏。当然,人类是理智的,他们知道历史前进的动轮是不可能完全摒弃现代的文化,而让一个孕育于久远之前的物种取而代之。于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呼之即出。附和声的高涨中,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好好把玩这一对词的涵义。“现代设计”,Modern Design,即以现代主义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在百度上就可以轻易搜索到的注释,语义亦不难理解,看似高深的“现代主义理念”其实就存活在每个现代人的脑子里,除了个别思维独特的艺术家,大多数普通人的思想多多少少是被他周围的现代环境影响的。而“传统文化”呢?谁都很难给她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①大量的修饰辞藻,却仍然让人感到抽象,毕竟这四个字包含了五千年的历史积淀。   故而我们开始质疑,众声呼吁的要将之融于现代设计的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   传统文化本身可以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交融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出门时遇到故友一句“吃了没”的寒暄,受到夸赞时连连否定的含蓄;与父母,百行孝为先,于挚友,万字义当头。但又可以看得见摸得着。饭桌上交错相行的筷子,驾着的青花瓷碗碟;墙上的一幅泼墨山水,相邻的一帖行云草书;老屋飞檐下的一处椽子,角落里零散的瓦当。这些是否就是我们要融于现代设计的文化?元素是否可以代替文化跻身现代设计?   这样发问,答者一定会给出否定的答案。然而现实是,诸多的设计就是将元素代替了文化,将表象的纯物质的传统元素罗列在世人面前,使观者和创作者都认为这就是最直截了当的传统文化。   就近观言,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外国人乃至国人眼中,那都是一场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试听盛宴,然而许多人却被那些以极尽华丽的手法展现的元素所误导,我们应该认识到击缶而歌最震撼人心的不是前面花哨整齐的击打,而是尾声中众将士举棒欢呼时洋溢满场的热情,这才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是中国人精神上的传统文化。即使没有那些缶,没有那些武士服装,没有那些绚烂的灯光,只要有中国人,就可以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设计师们之所以喜欢将同样的传统元素反复运用在自己的设计作品里,是因为它们和传统文化一起走过我们没有经历过的岁月,我们本能的认为它们最好的浓缩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是无形中人为的狭隘了传统文化的范畴。古人用自己的审美创造着这些元素,又将这些元素附着于审美心理传给后代子孙,不断的延续,进而就形成了民族性的审美理想,好像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连续地讲述一个长篇的传说故事一样,情节繁多,跌宕起伏,但都是由渊源深远的语言纽带所串联。我们认可林林总总的传统元素,就是肯定了古人的审美意识,如果我们能理解古人的审美理想,或许就会知道我们要融于现代设计的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   回顾那些万古流芳的艺术作品,时时刻刻都有一个“自我”存在,这个“自我”向世界呐喊出创造者的内心世界,也滋生着其丰富的情感世界。汤显祖的一句“因情成梦,因梦成戏”造就了穿越阴阳的《牡丹亭》,生而死,死而生的杜丽娘演绎出一段“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