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食用百合绿色栽培技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陵山区食用百合绿色栽培技术   摘 要:介绍了武陵山区食用百合种植效益及规模,总结提出了武陵山区食用百合绿色栽培“十化”技术。   关键词:武陵山区;食用百合;绿色栽培   中图分类号 S6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5-50-03   Green Cultural Techniques of Edible Lily in Wuling Mountainous Areas   Xiang Qian1 et al.   (1 Jianshi County Agricultural Council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Jianshi 445308,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plant efficiency and scale of edible lily in Wuling mountainous area,and concluded series of green cultural techniques of edible lily.   Key words:Wuling mountainous;Edible Lily;Green culture   百合属多年生鳞茎草本植物,是世界著名的药食两用植物,因其鳞片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果胶、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微量元素及富含磷脂、百合皂苷、百合多糖(包括膳食纤维)、秋水仙碱等多种功能性成分,在医药、保健上表现出“抗疲劳、抗衰老、抗氧化、降血糖;养阴润肺、止咳平喘,理脾健胃、美容养颜,清心安神、益智健脑,补中益气、滋补强壮,清热祛毒、止血解表,利尿通便、镇静助眠;调节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升高白细胞、增强抗癌力(乳腺、宫颈、皮肤、鼻咽癌、白血病、何杰金氏病),提高免疫力、减少富贵病(急性通风、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脂肪肝)”等多种作用,尤其是在减轻大气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煤灰烟尘、厨房油烟、香烟、城市灰尘等综合构成的空气污染)造成的肺部伤害更有突出作用[1-6]。百合及其制品不仅出口,而且在国内供不应求。   武陵山片区属云贵高原东延部分武陵山系所属的黔、渝、湘、鄂4省(市)相邻71个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欠发达县(市)组成,乃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区[7]。该区域为典型的季风湿润山地气候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季风明显,加上境内生态良好、耕地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结构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富含硒、锶等稀有抗癌矿物元素,不仅满足食用百合“喜光、喜凉、喜湿、喜肥”等生长习性要求,而且有利打造地方名优品牌,发展特色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创汇农业。   1 武陵山区食用百合种植效益及规模概况   食用百合增殖倍数大多为种球茎的5~8倍,种植667m2纯增值一般在0.6万~2万多元(已除去种、肥投资,按最低保护价10元/kg计算,如按市场价格收购,农民获利更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并成为武陵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最快的特色产业。初步统计,武陵山区食用百合种植面积6 700hm2(其中龙山县4 700hm2[8],龙山周边的其它各县市为2 000hm2[9]),主产区龙山县2012年此项总产值突破10亿元,成为农业第一大支柱产业[10],且形成初、精、深加工生产线配套的现代化加工集群基地[11]。   2 绿色栽培“十化”技术   2.1 科学布局,选地区域化 在海拔800~1 500m区域内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发展(不要求连片)。每年规划的面积以占适种田块1/3~1/2比例为宜;地势要求缓坡平地,不渍水、不瘠薄、不干板、不湿粘;地块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耕层肥沃、排水方便、不宜旱涝的偏沙性、微酸-中性反应土壤,远离污染来源(工业厂矿、城市集镇、主干公路、医院垃圾、污染水质)。   2.2 严格质量,选种优良化 规模发展区域应建立专门的留种基地;目前栽培品种应以适应性广、耐病性强、丰产性优、风味性好的“卷丹百合”为主,适当搭配其它新品种;种球茎要求“无变色、无斑点、无损伤、无腐烂、无虫眼、无杂质,色泽洁白、形态端正、鳞片紧抱、根部平园稍凹、种根健壮发达、须根繁茂、鳞茎大小基本一致,且具3~4个头以上,大小以50~200g为宜。   2.3 周密安排,茬口轮作化 种植2a以上田块必须轮作换茬,采用水旱或与禾本科、豆科轮作,禁止同科或与葱蒜、韭菜、茄科作物连作,避免有害生物田间集聚带来危害,确保可持续种植。   2.4 精耕细耙,整田新型化 除按常规作物播种前选择晴天深耕细耙(耕作深度20?以上)确保疏松平整以外,还必须在高温(或覆膜)条件下暴晒15d左右再播种;中性或过酸性土壤每667?撒施生石灰5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