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瘀热学说”在肺系临证中运用.pdfVIP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瘀热学说”在肺系临证中运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第十五次全国中医肺系病学术交流大会 论文集 一—————————————————————————————————————————————————————————————————_————-—-—-————-————————————————————————————一 f5】黄翠萍,张珍祥,徐永健.哮喘大鼠肺组织p 38蛋白激酶表达的变化及地塞米松对其影响.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 学杂志,2003;23(5):433 【6J张维溪,李昌崇.MAPK信号传导途径及其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22(5):236-238. 【71李锋,周新.p 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与慢性气道疾病.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10;4(4):291.294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瘀热学说在肺系临证中的运用 史锁芳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1.“瘀热学说”的来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周仲瑛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先后对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高血压 性脑出血、出血性疾病、重症肝炎、慢性乙肝等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大量病例观察分析发现在急性 外感热病及某些内伤杂病发展到一定阶段,较多患者同时表现血热与血瘀并见,单纯应用清热凉血 法或活血化瘀法治疗往往疗效欠佳,而凉血、化瘀合法治疗能取得显效。针对这一现象通过文献回 顾,周老推求病理,并经临床验证和实验研究,提出“瘀热?发病学说,认为内科领域多种急难病 症均存在“瘀热”病理因素…。 瘀热,是致病之因,同时又是一个病机词汇。周教授指出:鼍瘀热”是指“瘀”和“热”两种病 理因素互相搏结、胶结合和所形成的具有新的特质的复合病理因素,除有瘀和热两种病理因素的致 病特点外,尚有自身的特性,是多种外感、内伤疾病可能出现的共同病理基础。瘀热相搏证是指在 急性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病变发展的一定阶段,火热毒邪或兼夹痰湿壅于血分,搏血为瘀,以致血 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相互搏结、相合为患而形成的一种证型。各种疾病,从西医学观点来看,分 属于不同系统,具有不同的性质。而从中医学观点分析,导致瘀热的原因尽管各不相同,但殊途同 归,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均可能存在瘀热共性,这是异病同治的理论基础。 2.肺系疾病从瘀热论治的缘由 2.1从肺的生理功能看,肺虽为主气之脏,但因“肺朝百脉”,故易至气病及血,出现气滞血瘀 之机(肺气虚致瘀不在本讨论之列); 2.2从肺的解剖位置看,人体长期处于直立或坐位,两下肺部常呈垂积之态,也易于形成瘀血、 瘀积。 中医认为肺居上焦、为华盖之脏,肺为娇脏,易于感受六淫之邪,尤其是风邪热毒,近几年疫 毒之邪肆虐(禽流感:鸡、猪流感、甲流)致风温肺热病高发,易于形成瘀热。 2.3痰阻血.瘀。肺主气,司呼吸,外邪袭肺,易于造成肺气失宣,肺失布津,导致痰伏肺器之 机,遇到疫毒之邪,也易于形成痰瘀疫毒的局面。 2.4近年来肺结核有复燃高发之势,易于形成阴虚热灼,咯血、空洞的瘀热情形。 2.5由于气候环境的恶化,肺免疫损伤性疾病增加,易致间质性肺炎、机化性肺炎、免疫反应 性疾病(湿毒、风毒伴哮喘,狼疮肺、类风关肺)、支气管扩张、肺部肿瘤等都呈现高发之态,这些 疾病也易于形成“瘀热”候。 3.肺系病症“瘀热”的特点 3.1瘀热夹风热(大叶性肺炎一尤其是两下肺肺炎); 3.2瘀热夹痰热(重症肺炎、ARDS、肺脓疡、支扩、间质性肺炎); 3.3瘀热夹癌毒(肺部肿瘤); 3.4瘀热夹湿毒(肺病兼有过敏性湿疹、肺栓塞、下肢热毒); 3.5瘀热伤阴(肺结核、支扩、问质性肺炎、肺部肿瘤)。 上述第l、2种情况的“瘀热”往往是肺经气分热合并血瘀,这盖与肺为主气之脏有关;而第 3、4、5、6、7种情况的瘀热既可以是肺经气分热合并血瘀,也可以是血热并血瘀。因此,在具体 选择治法和用药上与周老当初提出的瘀热相搏证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地方的。这就需要我们具体情况 ·262· 第十五次全国中医肺系病学术交流大会 论文集 一————————————————————————————————————————————————————

文档评论(0)

ygeorcgd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