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基于脑神经康复的体感音乐治疗
(作者:曹瑞声)
脑神经学的音乐治疗(NeurologicMusicTherapy,NMT),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
音乐治疗学科,被国际广泛认同,由美国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的Michael Thaut
所创立。建立在脑神经学研究基础上的NMT,发展了包括机能、言语及认知领域的康复技巧,
能有效应用于脑神经受损的病人,如儿童脑瘫、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脑卒中、脑外伤等。
而体感音乐疗法(Vibroacoustic Therapy),是通过“身体感知音乐”的方式,即通
过强化音乐中的低频,来激发身体的反应(譬如听觉、触振动觉等),以此调节人的身心健
康或者防治疾病。尤其在针对脑神经损伤患者的辅助康复治疗中,由于该疗法的有效便捷性,
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和特教人士的重视!
笔者在历经多年推广这一疗法的过程中,有幸接触康复医学、心理学和特殊教育等领域
的专家学者和仁人志士,由于他们对这一疗法的肯定和发扬,现将有关临床应用整理和汇报
如下:
一、体感音乐疗法在脑神经康复领域的应用
体感音乐疗法是一项古老而新兴的声学治疗技术。它将音乐中16~150赫兹的低频信
号,经增幅放大和物理换能后,通过身体感知音乐的方式,使音乐的“外源性振动”与人体
的“内源性振动”产生同频共振,从而对人产生快速深度的放松和理疗作用(譬如激活大脑
中枢、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和改善微循环等),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效应。
1982年,挪威教育家和医学家OlavSkile博士通过对脑瘫患儿的临床观察研究发现,
体感音乐振动能有效缓解患儿的肢体痉挛症状,并第一次在国际上提出了“体感音乐疗法”
的概念。Skile博士早期的研究发现:音乐中的低频(尤其40~80赫兹的频率),对于孤
独自闭症、偏头痛、肌肉抽搐和大脑麻痹等治疗非常有效。
后来,日本音乐治疗联盟理事、工学博士小松氏,在此基础上经不断技术改良和理论完
善,使得该疗法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声学治疗学科,广泛应用于康复医疗、心
理调节、压力管理和语言教育等领域。
1、体感音乐疗法能有效改善失眠、抑郁及身心症状
日本东邦大学牧野真理子等,应用体感音乐疗法对55例心疗内科患者进行了康复治疗。
其中:心身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过敏性肠综合征、咽喉异常症、十二
指肠溃疡、摄食障碍、高血压、心律不齐、经前期紧张症)30例,抑郁症7例,神经症6
例,其他疾病6例。
结果显示,体感音乐疗法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紧张和抵触感,增强亲和力,减轻抑郁和焦
虑症状,同时治疗期间指端温度升高、血压降低。
爱沙尼亚的塔林教育学院Ruutel等人,应用音乐振动疗法对心脏病、神经过敏、睡眠
障碍、头痛等进行干预治疗,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日本的坪井康次和筒井末春,分别发表了《应用体感音乐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他们用指端皮温和肌电作为疗效观察指标,发现采用自然界规律或不规律的乐曲,如电车声
音、小溪流水声和海浪等,患者在听取自然音乐的同时感受到美妙的体感振动,在昏昏欲睡
中得到彻底的放松。筒井末春认为,体感音乐疗法对于希望从长期服用安眠药中解脱出来的
失眠患者非常适合,而且在诱导睡眠方面功效显著。
2006年,中国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魏育林、孔晶等人,应用体感音乐
疗法对164例睡眠障碍患者进行了干预和观察研究。他们使用红外热成像扫描技术,做大样
本对照检测分析后发现:受试人员经过30分钟的体感音乐治疗后,人体热辐射的“非对称
状态”均得到极大改善。这表明,体感音乐疗法对于睡眠质量的改善、人体机能的恢复、疾
病和亚健康的康复等,效果都非常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魏育林教授在中国率先开展了体感音乐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她通过多
年的临床大样本观察研究,建立了一整套具有客观疗效指标的评估体系(如皮温、电阻、血
压、脉搏、脑电波等);并将音波体感技术与中国传统的五行音乐及中医养生理论结合起来,
创立了独特的“五音体感振动音乐疗法”。
2、对脑瘫及严重残障儿童的体感音乐治疗
最早应用体感音乐疗法对严重残障儿童进行放松训练和研究的,莫过于挪威教育家和医
学家Skile博士。他的实验振动频率是30~120赫兹,并认为,40~80赫兹的频率对患儿
神经肌肉的紧张、痉挛、疼痛和抽搐等放松最为有效。
以后,魏哥兰对他的实验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他对一组大脑麻痹患者,采用镇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