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正骨推拿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
黄开云,杨斌,王应江,王林
云南省昭通市中医医院,云南昭通,657000
摘要:目的:探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治疗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的核心技术“四
步十法”,矫正、整复错位颈椎小关节,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
为95.15%。两组疗程及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缩短
疗程、降低复发率上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正骨手法;神经根型颈椎病
因颈椎间盘、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的骨刺向侧方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
尤以G’C,颈椎段最多见,并出现一系列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刺激或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其临床症状以颈
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被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多数在30岁以上发
病,呈慢性病程,反复发作,发病率高,占临床颈椎发病率的60%。由于好发人群多数都是中青年,此类
人群工作、生活节奏都紧,临床上基本采用治疗、工作两不误的模式,寻找疗效满意、疗程较短的绿色治
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41例,获得预期目标,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i病例选择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于颈椎病颈型的相关标准¨1,制定纳入标准:
1.1.1病史、症状及体征 .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发病年龄23~65岁,40岁以上多发,颈、肩、臂疼痛或麻木,向上肢或枕部放
射,颈部活动及咳嗽、振动,均引起放射痛加剧;患肢握力和骨间肌力明显减退。
1.1.2专科检查
颈椎触诊有棘间棘旁压痛,颈部活动受限,压颈试验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患椎处可有棘突偏歪
及其椎旁肌硬结、条索,触之疼痛。
1.1.3影像学资料
正位X线上可见颈椎侧弯、钩椎关节不对称、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等;侧位片上可见颈椎生理曲度
的改变,如变直、中断、成角、反张等变化,也可见颈椎间滑移,以梯形改变为多见,椎间隙变窄、骨刺
形成,椎管韧带骨化等表现;斜位片可以见到椎间孔有骨刺存在,椎间孔狭小等改变;临床表现与影像学
上的异常所见在节段上属一致性。采用正骨推拿治疗该病必须摄颈椎五位片,条件允许可行颈段MRI。
1.2排除标准
应除外胸腔出口综合征,腕管症候群,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损伤,肩关节周围炎,网球肘及肱
二头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以及颈椎结核、颈椎肿瘤者(椎体或椎管)、颈椎先天发育严重
畸形或椎体缺失、糖尿病空腹血糖值IImmol/l者、严重皮肤病、精神病患者、心功能3级以上者。
318
1.3一般资料
例。将244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单月是治疗组141例、双月是对照组103例。
2治疗方法
2.1推拿疗法
正骨推拿采用龙氏正骨手法“四步十法州引,首选放松手法及痛区手法,如患椎增生或/和失稳致椎问
孔缩小者采用侧头摇正法、侧卧摇肩法,仰卧位颈椎拔伸顶推手法。操作:
①患者以俯卧位,医者先在肩背部用掌按揉,继以患椎为中心采用拇指按揉,包括其上、下六个椎间
以内的软组织,沿椎旁以线或片进行揉捏法,对棘突、横突附着的肌腱疼痛敏感区用按法或震法,重点处
亦可用掌根、掌缘或前臂揉或滚法,手法要柔和、轻松。
②痛区手法:患者以俯卧位,医者对患椎及患肢痛点采用一指禅推法及摩法、揉捏等。上肢按摩从肩
至手分内、前、后三条线由上而下采用手指捏法各3次,搓上臂、前臂,点按穴如缺盆、手三里、合谷等。
③仰卧位拔伸顶推手法: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床头,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适度合拢置于颈椎棘
突两旁,另一手竖掌、手指微曲以掌下缘及环指小指内侧缘贴住患者下颌向后上方用力牵引,同时辅助手
向上用力顶住患椎棘突做协同运动,往返5’8次。
④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
度。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
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
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
可重复2~3次。
⑤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