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薛氏经筋理论及其临床意义.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医学

光明中医2014年 8月第29卷第8期 CJGMCM August2014.Vol29.8 ‘1585 · 东中医杂志 ,2003,22(4):195—197. [7] 徐海燕.建瓴汤加味治疗高血压病 6O例 [J].江苏 中医药 ,2002, [3] 丁光迪 .剖析 阳有余 阴不足论 [J].浙江中医学 院学报 ,1983,4: 23(5):20-21. 8.1O. [8] 周次清 .三期别深浅 虚实酌肝肾[J].中国乡村医生杂志,2001,8 [4] 王欣,李运伦.调补肝肾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理论探讨 [J].山东 (9):29-31. 中医杂志 ,2013,32(5):299-300. [9] 马坤.六味地黄丸与左归丸在补阴方面的临床应用[J].吉林 中医 [5] 路广晁.周次清辨治原发性高血压 的经验 [J].中国医药学报 , 药 ,2011,31(3):260-261. 1994,9(3):4O_42. (本文校对 :张学梓 收稿 日期 :2013—10—29) [6] 吴亚立 .再识六味地黄丸[J].光 明中医,2011,26(9):1921 浅谈薛 氏经筋理论及其临床意义 路贵敬 摘要:经筋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经筋理论伴随着人类对运动、劳损、损伤疾病的认识而逐渐形成。然而,几千年以来,人 们重视经脉而忽视经筋,使这一医学瑰宝如埋沙中,备受冷落。幸有薛立功教授勤求古训,研读 《灵》、《素》,正本清源,悟经络之真 谛,立经筋之辨证,制长圆之针具,揭 “解结”之奥秘,使顽痹痼痹变难治为易治,变不治为可治。遂使经筋理论的临床指导意义发扬 光大,重见天 日。 关键词:经筋理论;薛立功;临床意义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4.08.002 文章编号 :1003—8914(2014)一08—1585—03 薛立功教授 ,中国中医科学 院针灸研究所经筋病 进行的规律总结。重新考察还原了经筋 、结筋病灶点、 研究室主任 ,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主任 腧穴 、经脉的形成发展过程 ,提 出了广义的经络学说体 委员,薛氏经筋理论创始人。著有 《中国经筋学》、《经 系,认为 :“经筋学说来源于 《灵枢经》,应与经脉学说 筋理论与临床疼痛诊疗学》、((430种疾病针灸表解》等 并列成篇 ,是 中国针灸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筋体 系 多部著作 ,主持参与科研课题 10余项 ,其 中 “运用长 与经脉体系两者 的结合 ,才是广义的经络学说。经筋 圆针以解结法辨证松解膝周结筋病灶点治疗膝关节骨 学侧重于对病灶 ,尤其是超出 自我修复能力的病灶 的 痹疼痛的研究”获 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 认识和治疗 ,兼有经脉刺激作用。经脉学说则侧重于 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 中医诊疗技术推广项 对人体的自主反应进行调节 ,自主反应 的调节是一切 目。薛教授发掘整理了 “以长圆针为主要工具 的解结 治疗方法取效的关键。经筋与经脉治疗原理的有机结 法”,提 出了全新的经筋辨证论治理念 ,为中医学经筋 合 ,才是针灸学 的整体精神 ”,为针灸界提 出了新 问 理论的挖掘和研究做 出了突 出贡献 。程莘农 院士在 题,开辟了新领域,创新 了痹痛理论。 《中国经筋学》序 中说:“吾每 阅 《灵》、《素》而慨 日:古 2 指 出了传统 中医治疗痹证的不足 之官针有九 ,而今多不备。幸有薛立功君 ,勤求古训 , 中医常规 以风 、寒 、湿辨证 ,认为痹证 的原 因为 研读 《灵》、《素》,发九针微义 ,制长圆之针 ,著 《中国经 “风 、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以祛风散寒 ,利湿为 筋学》,解‘结 ’针法始重见天 日。”笔者近几年有幸研

文档评论(0)

fengbing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