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465 ·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电子版 2010年 3月 第 7卷 第 3期 Chin J M ed U ltrasound Electron ic Edition ,M arch 2010, Vol 7, No. 3
· ·
综述
单脐动脉与胎儿畸形
宝波 周启昌
正常脐带包含 3 条管道结构 : 2 根动脉和 1根静脉 ,外包裹华氏胶 [ 1 ] 。单脐
( )
动脉 single umb ilical artery, SUA 是指胎儿脐带内仅有 1根脐动脉与 1根脐静
脉 ,其病理机制 目前尚不确定 ,有学者认为 SUA 是妊娠过程中因一根脐动脉原始
发育不全而缺失 ,另有学者认为原始胚芽体蒂内残存的尿囊动脉继发性萎缩形成
了 SUA [ 2 ] 。但大多数学者认为 SUA 是脐动脉之一继发性萎缩的结果 。
一 、单脐动脉的发生率
单脐动脉的发生率文献报道差别很大 ,可能与研究资料来源不同有关 :一些
研究样本过小且其诊断是通过产后临床检查脐带获得结果 , 易于低估相关 SUA
畸形的发生率 ;相比之下 ,研究资料来 自于流产 、死产或尸检标本 ,则易于得到较
高的 SUA 畸形发病率 。Thumm ala等 [ 3 ]分析 37 篇近 40年用英语公开发表的有关
SUA 文献 。并将 37 篇文章分为 2 组 :通过流产 、死胎 、尸检获得 SUA 诊断的为第
( )
1组 11/ 37 ,通过活产婴儿的胎盘和脐带 ,或者检查初生婴儿脐带获得 SUA 诊
( ) (
断的为第 2 组 26 / 37 , 发现 : 第 1 组 SUA 的平均发生率为 2. 13% 1. 92 % ~
2. 34 % ) ,第 2 组 SUA 的平均发生率为 0. 55% ( 0. 44% ~0. 66% ) 。Lubu sky等 [ 2 ]
报道 SUA 发生率高达 4. 8% ; R em bou sko s等 [ 4 ]报道妊娠 11~14 周胎儿 SUA 发生
率为 5. 9% 。左侧发生率高于右侧 , 国内报道左侧缺失约占 70% ,右侧缺失约占
30% [ 5 ] ; 国外报道左侧缺失约占 58. 8% ,右侧缺失约 占 4 1. 2 % [ 2 ] ;单胎发生率约
为 0. 97% , 双胎发生率约为 4. 6% [ 6 ] ; 白种人 SUA 的发生率约为 1. 11% ,黑种人
约为 0. 43% [ 7 ] 。
二 、单脐动脉的检查方法
目前超声检查是产前诊断胎儿单脐动脉的主要方法 ,甚至可早至孕 12 周发
现 ,只要医师意识到检查脐带血管的必要性 ,掌握其诊断方法 ,结合彩色多普勒超
声检查 ,辨别脐带是双血管还是三血管 ,诊断即可明确 。SUA 超声特征性表现
为 :二维超声显示脐带横断面呈 “吕 ”字型 ;长轴切面显示螺纹稀疏 ,彩色多普勒
超声检查 ,脐带动 、静脉两根血管呈平行走向,在胎儿盆腔膀胱水平横切面 ,仅见
膀胱一侧有脐动脉血流信号 。有学者发现妊娠 20周后单脐动脉直径平均值要大
于正常脐动脉 1 mm 以上 ,脐静脉与脐动脉直径之比小于或等于 2[ 8 ] , Persutte 和
L euke[ 9 ]发现胎儿在 20 ~36周脐动脉横截面积超过 4 mm2 对诊断单脐动脉有一
定的作用 。但 目前 SUA 的超声诊断率不高 ,产前超声检出率仅 占 1/ 3[ 10 ] ,可能原
( )
基金项 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08jj3058
作者单位 : 4 10011 长沙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