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孚黎丧葬习俗及其鬼魂观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孚黎丧葬习俗及其鬼魂观念   【摘要】黎族支系之一的美孚黎丧葬习俗可从葬式和葬仪两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传统关孚黎的葬式分为“远葬”和“近葬”两种,随着社会发展,家族基地的“近葬”葬法成为现代美孚黎的主要葬式习俗。文章以海南省西方村美孚黎的“近葬”为个案,对其丧葬仪式从入殓、出殡、下葬、引魂、做七、封土、同望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记录,揭示黎族文化中灵魂不死,鬼无处不在;祖先鬼最大;人鬼两界的二元对立统一等独具特色的鬼魂观念。   【关键词】美孚黎;丧葬;鬼魂观念   【作者】谢东莉,中南民族大学在读博士生、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贵州遵义,563002   【中图分类号】C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3)01-0124-008   丧葬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美孚黎作为海南黎族支系之一的世居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葬俗,本文试以海南省西方村美孚黎村民的丧葬仪式为个案考察,力图呈现美孚黎丧葬习俗的传承、发展及其特点,揭示其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及其鬼魂观念。   一、美孚黎的地理分布及-N查田野点概况   美孚黎又称“长筒裙黎”,自称moi fau(音),意思是“住在下路的客人”,黎族五个方言支系之一。人口6万多人,仅占海南黎族总人口的5%,是黎族人口最少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东方市江边乡至下游昌江黎族自治县乌烈镇峨沟村近百公里的昌化江两岸,人口居住比较集中。其中人口在1000以上的村落有昌江的白石村、峨港村、峨沟村、塘坊村、保平村,东方市的抱板村、旧村、西方村、东方村、中方村、大田村、玉道村、玉龙村、报白村、俄乐村等。   西方村属东方市东河镇,位于东方盆地西部,东河镇正西约三公里处地势比较平坦宽阔,属于河水侵蚀而成的河谷平原,面积266.44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72.32公顷。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现有772户,3283人,除了十几户俘黎外,余皆美孚黎,全部姓符。村内有六个公派(相当于宗族),公派内部不能通婚,但公派之间可以通婚。传统的西方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落,村民日常用黎语交流,年轻人能听说普通话,中年男子因多在外打工,对普通话比较熟悉,但表达不流利;中年女子和上了年龄的老人则不懂普通话。村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如其它美孚方言黎族一样,西方村人躯体轻秀、身材苗条;人口集中且居住密集;公派有祠堂,家庭有神台,排字辈。   二、基于田野调查的美孚黎丧葬习俗   (一)葬式   传统的美孚方言黎族都是采用仰卧直肢土葬,在西方村,这种葬式有两种不同的葬法:一种是在公共墓山采用“叠葬”方式,也称为“远葬”。在20世纪50-60年代以前:这种葬式在西方村曾长期盛行。这种葬式是将亡者用蔸叶席子对折包裹,用五节藤条分段扎绑尸体,然后把其从墙洞送出放在托尸竹排上,用藤条捆牢,绑在抬尸竹竿上,由黑公抬起放上盖尸被后,再由年轻人抬到墓山,家属、亲戚以及村民都跟随送葬。到墓山上本公派的墓地后,黑公解开尸包将亡者放人棺中,黎道公则根据亡者家属提供的先人墓穴位置占卜墓坑。将亡者葬在先人棺木下面,尸体穿素衣人殓,不用随葬品,男的葬于父亲或者是祖父的棺下,女的葬在母亲或者是祖母的棺下。然后将坟坑填平打实,在坟头上堆土成盆状,坟前插一根粗木桩作为标记,再在坟前坟后各立一树枝,横放一长树枝于其上,覆盖编好的茅草如金字形屋顶,亡者的遗物等丢放在屋下。坟呈长形,有一定朝向,亡者尸体头面北,脚朝南。不设墓碑,也不祭扫,不修坟。葬后不“做七”,但做“同望”法事。   另一种是家族墓地的葬式,也称为“近葬”。在上世纪60-70年代,受政治运动的影响,村里的公共墓山挖了种剑麻、玉米等作物,墓山的“叠葬”方式逐渐消失,为家族墓地葬式所代替。这种家族坟墓一字排开,左大右小,左祖公右子孙,左老公右老婆。如果孩子多,没有地方,可以另外找先人的土地埋葬。这种葬式虽然在坟前坟后也插木桩,但三年以后换上石碑。碑可以是请人刻制的,也可以是在山上找的很矮的石头,用纸写上牌位字样贴在石头上。一般只给男性立碑,这几年有个别家庭也开始给女性先人立碑,这是以前所没有的。每年清明子孙前来祭拜扫墓,葬后“做七”,也做“同望”法事。   在西方村,葬法依亡者的死亡方式、年龄、性别有所不同。一般正常死亡者葬于家族墓地,男性葬礼比女性葬礼繁琐隆重;如果是非正常死亡、家人又无经济实力为其操办亡魂超度仪式的,则在其出事地或者是远离村落的地方,用蔸叶席子包裹尸体挖深坑埋葬。家境条件富足,其家属又不愿意死者亡魂无家可归的,就通过杀牛、杀大猪、杀小猪、杀狗、杀鸡做大法事,以镇压恶鬼,把亡者凶魂招回来超度,让正常亡故的祖先们接纳他。在汉道公的带领下,经过一系列繁琐辛苦的安村、安路、安家的仪式后,亡者尸体才允许人家族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