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会所留美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年会所留美名   青年会米市大街筹建会所   北京基督教青年会(简称北京青年会)的建立时间是在宣统元年(1909)的春季,由北美协会格林(Cailey Robert R.1870-1948)与艾德敷(美国人,1906-1945年服务北京青年会)、张佩之、袁子香等人筹议创立的。翌年正月二十四日举行第一次年会,组成第一任董事部,格林自任总干事。会址位于北京内一区崇文门内米市大街路西,北邻金鱼胡同东口。初办时仅有旧房数椽。至宣统三年(1911)春,上海合会总委办巴乐满偕美国总会所派工程师贺塞来京,拆毁旧屋,改建新宇。植基典礼为4月25日举行,国务总理唐绍仪行立角石礼,这自然已经步入民国元年了。此项建筑款主要来自美国费城巨商万那美克(John Wanamaker)所捐助六万美元,历时三年,面积12000平方米之新楼始告竣工。成为当年东单牌楼至雍和宫大街沿途最高建筑,典雅庄重,令人心仪。会所仿欧洲古典建筑形式,采用砖木结构,红砖墙壁,青石板屋顶,门楣上有弧形雨遮,门前台阶七级。楼内设有地滚球场、健身房等多项体育设施,底层有教室、书报室。紧邻北侧为礼堂,1949年后改名红星电影院,1984年被拆除。民国八年(1919)春,该会复于会所对面梅竹胡同内购得一处大操场,设有网球场溜冰场等,青年会所属财商专科学校也在此开办。自1958年青年会被迫停止活动后,会所大楼由东城区体校使用,青年会与女青年会迁至原圣经会大楼合署办公。1982年收回青年会南楼与主楼,青年会的社团活动开始恢复。1988年青年会旧楼拆除重建。1997年新建的青年会大楼于原址南侧落成,但已经不是独立会所,而仅居十层一处了。   当年的会所置于政、学、商、医汇集之地,北至雍和宫大街,南抵崇文门,乃中轴龙脉之东侧;西行东安门大街可至紫禁城,东往朝阳门不过三四里地,周边学校林立如著名的育英学校、贝满学校、第二中学、财商学校、立达中学、协和医科大学、孔德学校、国立北京大学第三院等;商业如王府井大街上的东安市场、北侧的灯市口、东四牌楼东西两侧的猪市大街隆福寺、朝阳门大街等,皆为繁华之所在;医院有协和、同仁、道济(今北京市第六医院)等;南有旅游住宿北京饭店;西有演剧场所吉祥戏院;要想寻欢作乐,南行出东单牌楼不远处的苏州胡同一带就是了,当然这与本着“促进德、智、体、群四育的发展,培育高尚健全的人格”宗旨的青年会毫无关系。   青年会是基督教性质的社会服务团体,其会训为“非以役人,乃役于人”,以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为宗旨,主要工作是传播教义,广结友朋和各界知名人士,开展教育、社会救济等。其内部组织,当初开办时,仅有德育、智育及交际三部,1915年扩展至总务、德育、智育、庶务、留学、幼童、学校、会员、交际九部。至1921年调整为总务、德育、智育、体育、庶务及会员交际六部。各部的工作和活动固然与宗教有关,但在一定程度上为广大青年提供了认识社会、从事社会活动的场所,培养和团结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人才。如“五四”时期,一批在京的具有革新意识青年和学者,就曾以此作为活动基地,积极举办各种讲座,兴办报刊,从事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如郑振铎(西谛)即其一也。   侯孚允主持讲座群英荟萃   1917年夏,19岁的福建长乐人郑振铎(生于浙江永嘉)北上入京求学,考进了铁路管理学校,寄居在与青年会仅一街之隔的西石槽6号(现11号)其叔父家中。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在青年会做学习干事的孔姓青年相识,便常在课余时间来青年会书报室看书。受青年会学生部干事步济时(Burgess John Stewart,1883-1949)的指导,开始阅读西方社会学著作和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名著的英译本。不久,又先后认识了来此看书的瞿秋白、耿济之和许地山诸君。他们一起阅读俄国文学作品,讨论社会问题,探讨人生的价值。共同的爱好和对新社会的向往使他们结为好友。   “五四运动”爆发,社团繁兴,刊物蜂起。郑振铎等人除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外,还应北京社会实进会之邀,编辑《新社会》旬刊。该会成立于1913年11月,为青年会的附属机构,以联合北京学界,从事社会服务,实行改良风俗为宗旨。会员以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居多。会址设在南弓匠营二号。此时的职员会长是北京大学的梁栋材,耿济之、郑振铎分任编辑部正副部长,瞿秋白在编辑部工作。   1919年11月1日,《新社会》旬刊创刊。初为四开一大张,自七期始改为八开本小册子。创刊号《发刊词》出自郑振铎之手,提出要创造一个“没有一切阶级一切战争的和平幸福的新社会”。该刊是我国最早的社会学专刊,提倡社会服务,介绍社会学说和社会问题,批评社会缺点,充满着激烈的反帝反封建精神,成为这一时期有影响的刊物之一,遂于翌年5月被北洋军阀政府的京师警察厅冠以“主张反对政府”罪名查禁了。8月5日,《人道》月刊继之创刊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