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难”探索与思考.pdfVIP

浅谈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难”探索与思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难”的探索与思考 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救助管理站站长 王庆典 安龙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黔、桂两省(区)结合部,南昆铁路、汕昆国,家 级高速公路,324国道穿越县境,是南下两广的咽喉要道。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 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的同时流浪乞讨人员也呈逐年上升。当前救助站面临的发现难,甄 别难、救助难、经费难和安置难,成制约救助工作的一个“瓶劲”。为切实保障流浪乞 讨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我站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出一条“两个人的救助站”的救助 模式,救助站只有两个人,但是我们实现连续五年城市街面无乞化目标。 一、“救助难的分析 (一)发现难 流浪乞讨人员来源广、身份复杂、乞讨方式多样,白天流动乞讨,晚上就地露宿。 (二)甄另q难 流浪乞讨人员来源于全国各地,跨省、跨地区,智力障碍人员、残疾人,疑似精 神病人无法交流,职业乞讨人员不配合,有意提供虚假信息,人员身份难以甄别。 (三)救助难 救助工作实行“自愿、无偿”原则,工作人员对街头乞讨人员只能劝说引导,让 他们“求助有门、受助及时”,不能实施有效管理。 (四)经费难 救助站面临突发危重病人、疑似精神病人等高额的医疗费用和安置费用困难。 (五)安置难 流浪乞讨的老、幼、残、精神患者提供不出身份信息,不能救助返乡,供养机构 无力全部集中供养。 二、“救助难一的探索 (一)加大宣传,全民参与 一是加大街头宣传。利用县城赶场天发放救助宣传资料或联系其他部门“达车宣 传”,在汽车站、主要交通要道、广场等人员密集地设置永久性救助引导标牌,方便更 多救助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救助。二是救助电话进社区。将救助站公仆榜张贴在社区 一247— (村、居)活动室,公开联系电话。利用环卫人员兼救助通信员,城区87个垃圾集中 处理池明确专人负责监控。2014年截止5月底,环卫人员联系救助4人,市民电话救 助13人。 (二)、部门联动,资源共享 一是借助国家网络进行甄别。将救助人员信息登录“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 “中国寻亲网”、“中国失踪人口档案库”、“救助大联盟”等进行甄别。二是利用地方 部门查找。对流浪乞讨因年老、幼、智力障碍提供不出身份信息的,在地方电台进行 救助公告,请公安部门发布协查救助函。采集血液进行全国失踪人口DNA数据库比 对。 现年78岁的陕西省姓孟的老人到安龙找儿子.于2014年4月30日晚在安龙县普 坪镇街头迷路,老人口语表达不清、不认识字、神情恍惚.就连自己的名字和家庭住 址都表达不清。能说出儿子在安龙做工名叫小亮、儿媳是安龙人叫小芝。在公安人口 信息也无法查找,滞留在站7天。救助站通过安龙电视台连续播出协查救助公告帮助 他找到亲人。得知老人叫孟胜友,家住陕西省石泉县喜河镇蔡河村一组,儿子叫孟亮 在安龙县洒雨镇经营木材生意,儿媳是安龙县普坪镇人叫李明芝。 (三)、关爱救助,立法打击 一是建档立卡、源头预防。每年由政府主导,民政牵头,公安、教育、卫生、住 建局等部门配合乡镇(街道)社会事务办对全县空巢、鳏寡孤独,精神病人,流浪、 留守、失学、辍学儿童进行摸底统计,经排查2013年全县流浪儿童43人,留守儿童 4063人,确诊精神病人1175人。对43人流浪儿童,留守儿童、空巢、鳏寡孤独老 人,政府结合精准扶贫、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安排人员结对“一对一”帮扶,明确专人 负责,确保他们有饭吃、有房住、有衣穿,有书读。防止外出流浪、乞讨。 安龙县栖凤街道办大坪社区五格组41岁的夏吉普患精神病,弟智力障碍,弟和 80高龄的父母亲多次被他打伤住院。无钱治疗夏吉普长期外出流浪,他回家时全家人 都不敢回家。救助站帮助申请将全家4人纳入低保,协助护送夏吉普到州精神病住院 治疗,申请城乡医疗救助,争取彩票公益金,残疾人重点康复工程资金全部解决治疗 费用27000多元,还解决夏吉普两年精神病服药费用。现在夏吉普病情稳定不再服药, 不再外出流浪。从家庭抛弃、社会歧视回归到正常人生活在家务农一种田地,到街上 拉“人力车”挣钱,成为家庭顶梁柱。 安龙县德卧镇坡告村的贺时华因生活困难、无房居住,外出流浪近30年。贺时华 亲属、邻居等都认为他早已离开人世。救助站于20lO年8月6日从上海将60多岁长 期靠流浪乞讨为生的贺时华接回,先暂时安置在德卧镇敬老院,随后帮助他重

文档评论(0)

zaqxsw1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