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康有为“虚君共和”论浅析.pdf
康有为 “虚君共和论浅析
朱忆天
(华东理工大学 人文科学研究院,上海 200237)
摘 要:通过对辛亥革命之后的时代背景、康有为个人文化与思想背景,以及明治日本天皇制度对康有为的启发等多个侧
面的剖析,揭示了康有为从 “君主立宪”构想转向 “虚君共和”制度设计的思想轨迹。并得出如下结论:虽然康有为在共和民主的
潮流之下依然固执于 “天下”观念,但他希冀借助体制内 “虚君”的凝聚求心力,实现 民国社会在帝国崩溃后的统合,并最大限度
汇集有效的社会资源,实现国家的富强,这种价值取向,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关键词:康有为;虚君共和;明治 日本;辛亥革命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11)02—0121—04
辛亥革命之前,康有为一直希望在温存清王朝支配体 康有为是这样描述 “虚君”的:
制的前提之下,通过颁布宪法和确立君主立宪制,逐步实现 虚君者无可为比,只能比于冷庙之土偶而已。名之日皇
向大同社会的平稳过渡。然而,辛亥革命的爆发,清王朝的 帝,不过尊土木偶为神而已,为神而不为人,故与人世无预,
崩溃,彻底打乱了康有为原初的政治构想,逼迫他做出新的 故不负责任不为恶也。今虚立帝号乎,则主祭守府,拱手画
抉择。 诺而已,所谓无为之治也。[1】(M)
在日本迎来辛亥革命的康有为,接连写下 《救亡论》和 这种 虚“君”,无事无权,无需特别的才能。与此同时,
共《和政体论》,倡导“虚君共和”之说,力推类似“共和帝国” “虚君”又是一座“神”,具有极高的资格地位,必须获得民众
一 般的过渡政治体制。这一主张,在 1917年他写下的 《共和 的广泛认可。因此,环顾宇内,康有为认为唯有末代清帝溥
平议》中得以延续,且终身未变。 仪或孔子的后裔衍圣公孔令贻能够荣任此位。溥仪是清王
变法运动之际,康有为热情颂唱君主立宪制,为何在辛 朝正统权威的象征,而孔令贻则连接孔圣人的血脉,从某种
亥革命之后迅速转向“虚君共和”论呢?“虚君共和”的设想, 象征意义上而言,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传人。在康有为的
与君主立宪制有哪些不同呢?同时,康有为这种思想转换的 这一设计当中,专制政体下皇帝的立法权、行政权、人事权
背后,究竟又隐藏了些什么?对这些问题的解明,构成康有 和军权都已有名无实,虚“君”说到底就是一种名“誉总裁”,即
为后期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关节点。 便是 神“圣不可侵犯”,但依旧只是一个 “土木偶”。那么,康
有为为何非要树立这样一个“土木偶”呢?他是这样说明的:
一
、 “虚君共和”论的基本观点
且夫立宪之君主,至无用也,然欧土立宪国,乃皆若至
虚“君共和”论的构想,主要体现于康有为 共《和政体 愚谬,而必立一君主国,盖立一无权之君主,人不争之。于是
论》和 救《亡论》这二篇论文之中。康有为认为,国外的经验 驱其国人,只以心力财力,运动政党,只以笔墨口舌,争总理
教训证明,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在目前阶段不宜采用共和政 大臣,而一国可长治久安矣,无复岁易总统以兵争乱之患,
体,而君主立宪政体最为适宜,但考虑到辛亥革命后中国国内 不陷于无政府之祸,则君主者无用之用至大矣。故欧土各
的实际状况,又不能过于死板,需针对形势的变化灵活应对。 国,宁备极敬礼,岁糜巨俸,鞠躬以事之,甚至迎于外国异族
为此,康有为主张汲取共和政体与君主立宪政体的各自优点, 而立之,盖有大用者在也。[1](嗍)
创造一种新的整体模式,也就是所谓的“虚君共和”体制。 在康有为那里,虚“君”的存在,确切地说,只是出于一
康有为强调,“虚君共和”是他独自的造语,它以共和为 种功利性的效用。虚“君”能免去共和政体下为争夺总统职
主体,以虚君为从体,是虚君在位与共和政治的完美合体。 位而产生的混乱,而且,由于人民信奉、群臣敬畏,更有利于
收稿 日期:2010.I1-2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HCA 002-2024 热喷涂稀土合金复合涂层钢筋.pdf
-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docx VIP
- 第39讲建筑工程费用定额的适用范围及应用一bak.pdf VIP
- B3201_T 1211-2024 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节能量核定技术规程.pdf VIP
- 安全仪表系统检验测试计划.docx VIP
- 2025年义务教育2022年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真题试卷附参考答案.docx VIP
- 智能安防巡逻机器人解决方案.doc VIP
- 常州站车站行车工作细则.pdf VIP
- 专用设备的操作手册编写与用户培训考核试卷.docx VIP
- 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方案 第二章 工作流程及进度控制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