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德育实践.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2008年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第4期 《素问 ·上古天真论》云:“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张仲景的 《伤寒 疗,防止并发症发生 。 论》也提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的养身御邪思 世界卫生组织 迎《接21世纪挑战》的报告指出:21世纪医 想。过劳,过逸都不是好的生活习惯。 《素问 举·痛论》云:“劳 学将从 “疾病医学”向 “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 则气耗。”素《问 ·宣明五气论》云:“久卧伤气”,都强调了过劳过 展;从针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重视对病灶的 逸都会产生和加重疾病。所 以糖尿病的防治也应对此加以重 改善向重视人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 视…。 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作用向重视病人的 自我保健作用发展。 4 早期治疗 。防治传变 也就是说 ,医学的重心将从治 已病向治未病转移。总之,中医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云:“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 “治未病”理论揭示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变 ,防患于未 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 然的思想,是与现代预防医学不谋而合,相互印证的,研究中医 也”。《紊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 “治未病”思想,对于防治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 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也。”张仲景也提出:“治未病者,见肝之病, 意义和指导意义。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都反复强调了早期治疗可以防止病邪从 轻到重,从表到里传变。已病之后不但要治疗本病脏腑,而且 参考文献 : 要调理未病脏腑,“先安未受邪之地”。因此糖尿病的早期治疗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7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是十分重要的。 《素问 ·通评虚实论》云:“凡治消瘅、仆击、偏 2o03:427—433. 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所以糖尿病的 [2] 南征.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 防治,除了药物治疗、饮食控制、适度运动等综合治疗外 ,还应 社,2002:354—356. 该及时对血瘀 、阴虚、气虚、气滞等阴阳气血不调症候进行治 收稿 日期:2008-O1—23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德育实践 韦鹏涯,黄宏思,曾怡,黄衍强 (右江民族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广西 百色 533000)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德育;教学 中圈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817(2008)04—0680—02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 《给教师 操,增强民族 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提高民族 自信心,振奋为中 的一百条建议》中写道:“你们不仅是教课的老师,而且是育人 华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精神。 的教员、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 2 解疑释惑,深化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育要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探索和定向阶段。辩证 课教师的任务,同时更是专业课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专业课 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是科学认识活动的 教学具有时间长、空间大、内容广、载体多、实效强等特征,在其 方法论,因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十分重要。医学微生物学 中渗透德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收到不可替代的效果。虽 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例如,在条件致病菌的致 然专业课教师的德育工作责任重大,但实践中轻德育重智育或 病机理中,机体免疫功能与病原菌和外界环境之间存在内因和 德育与智育截然分开 “两张皮”的现象没有完全改变,特别是在 外因的辩证关系问题 ,即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