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株噬藻体(蓝藻病毒)的分离与鉴定.pdfVIP

我国首株噬藻体(蓝藻病毒)的分离与鉴定.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首株噬藻体(蓝藻病毒)的分离与鉴定.pdf

自.显井芋i缱,展 第12卷第9期2002年9月 ∽够/,/j t 我国首株噬藻体(蓝藻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赵以军1 程 凯1 石正丽2“ 郭亚新1 祝海燕1 张建红2 刘永定3 1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9;2中国科学院武提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 3.中国科学院求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 摘要 分离得到一株裂解绍线藻和席藻的噬藻体.对该世藻体的研究发现:光照骞哗是感染伊 必需的,但不依赖于盎属离子(如镁离子);裂解织线藻的周期(27E条件下)为4h,其甲潜伏期为 3h,最后的1h为裂解期,病毒释放量约200PFU/细胞,感染过程中,织线藻均放氧速率急剧弋 峰 此外还发现:40℃下处理10min,噬藻体保持100%活性;50℃下处理1min.失活率小于 25%;50℃下处理torain,失活率为40%;60℃下处理1rain,失活率为85%;60℃下处理 10rain,失活率大干99%.在电子显徽镜下可以观察到此病毒为噬菌体形态,头部直径为52nm, kb 尾部很短,几乎不可见.该噬藻体的遗传物质为最链DNA,基因组约36 关键词 喵藻体蓝藻I南毒织线藻 蓝藻又称蓝细菌.是能进行产氧光合作用的原 种【8J,在“GenBank”中查不到噬藻体基固组的垒 核生物,其中的某些种类也能固定空气中的氮 序列,我国还未见噬藻体分离的文献报道由于我 气…,据推测,地球上蓝藻占生物固氮总量的 国是世界上蓝藻“水华”暴发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0%-“这种既能固定空气中氮气又能固定二氧化 所以分离噬藻体并用于生物防治水华研究的意义与 碳的双重能力,使得蓝藻在地球的碳、氮循环中扮 应用的前景都是显而易见的. 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此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也 本文报道在我国分离的第一株噬藻体,它感染 备受世人瞩目,蓝藻是淡水中形成“水毕”的主要 的宿主为织线藻和席藻,对其他所试验的蓝藻不感 藻类,而“水华”的出现也使碳、氮和磷的循环出 染,具体报道如下. 现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与蓝藻有直接关系近期 1材料和方法 的研究表明,藻类病毒在控制水体初级生产力和有 害藻类水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有人甚至提 1.1噬藻体分离 出了浮游病毒的概念,并首次将藻类病毒作为食物 从不同水体中采集的14个水样,通过045“m J. 链的重要成员加以认识~4 的微孔滤膜,按1:2的体积比接种到用AA培养 藻类病毒分为原核藻病毒(即蓝藻病毒)和真核 基¨1培养的织线藻、鱼腥藻(Am幻“Ⅱ)及念珠藻 藻病毒.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病毒类群.原核藻病毒 (Nostoc)的混合培养液中.27E下静置培养7d,在 或蓝藻病毒又称“噬藻体”,是一类与噬菌体相似 混合培养物中加入10%体积的氯仿,剧烈振荡 的双链DNA病毒¨o;真核藻病毒则是形态独特的5min,静置,待分层后收集上层水样.将水样分别 多角体的粒子I“.最先报道噬藻体(当时称“藻病 接种到织线藻、鱼腥藻、念珠藻的液体培养物和固 毒”)是在1963年,它感染鞘丝藻(I_”加)。)、席藻 体平板上,在上述条件下培养.24h后发现7个接 (Phormidi“Ⅲ)和织线藻(川∞∞n∞m),命名为LPP 种了水样的织线藻液体培养物发黄,96h后观察到 藻病毒【7】.尽管噬藻体的发现已有40年,但研究 接种了水样的织线藻固体平板上出现空斑 还不够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我的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