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稹、白居易、韩愈等为何不受高棅重视.pdf
第25卷第5期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No.5V01.25
(2010) JOURNAI。OFNEIJIAN(jN()RMALUNIVERSITY (20lO)
元稹、白居易、韩愈等为何不受高棵重视
申 东 城
(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 乐山 614004)
摘 要:明初高棵编选的《唐诗品汇》“四唐”结合。九品”,辅以各种体裁.审音辨体.倡导“格调”,宗法盛
唐。推尊李、杜。但因高搛不满于元稹、自居易的直露、通俗,及韩愈、孟郊、李商隐、杜牧、刘沧等的变化盛唐,
而将诸家列入“正变”等船不加重视。
关键词:元稹;自居易;韩愈;轻俗;高楝
中图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785(2010)05--0097--03
《唐诗品汇》是明初高楝编选的大型唐诗选本, 论”引元稹说沈、宋律诗使文体变化至极的l处。
总选681家5840首①。它深受宋、金、元崇唐思想“诗人爵里详节”谈元稹生平为官和诗文集的1处。
浸染,上承严羽诗学思想,近秉闽派贤人诗论,既采 正文卷36、37、43、52、87有选诗。
撷元杨士弘等诸家唐选精华,又承变先哲编纂种类 《唐诗品汇》总选白居易诗28首,元稹诗9首,
和分门别品,宗法盛唐。推尊李、杜,审音辨体。倡导 较之李白398首.杜甫296首,实在是太少,并且元、
“格调”,体例周详,风格多样,评选结合,自成一家。 白入各体品目多为“余响”、“接武”。为何元、白等作
全书以初、盛、中、晚“四唐”分期为经,以“九品”[1]14家这样不受高棵重视呢?
品第为维,辅以唐诗各种体裁,通选全唐,点面结合, 首先,是文化大背景所致。明初诗体崇唐诗、抑
纵横交错,形成有条不紊的唐诗发展网状结构。动态 宋诗风气已经形成。当时人常把宋诗作为参照系,去
呈现出以盛唐诗为标准的诗学史观。“终明之世,馆 审视唐诗。自居易的通俗诗。理直事实。直白说理,
阁宗之”【2],其对后代唐诗选本、唐诗研究、诗学思想 对宋诗影响很大。宋初就有学白体诗派。对此,苏轼
等影响深远。 已表示不满,其《祭柳子玉文》中说“元轻白俗,郊寒
《唐诗品汇》全书总有17处提到自居易。分别是 岛瘦”IS]。高楝本人就笃爱唐诗,开宋诗之风的自居
各体叙目有9处:五古“余响下”1处lo首;七古“余易诗风异于高榇理想中的盛唐气象,自然不被重视
响”1处6首;七古“歌行长篇附”两处1首;五绝“接 了。
武下”1处4首;七绝“接武下之二”1处4首;五律 其次,高楝自己审美趣味、创作风格也是原因之
“接武下”1处l首;七律“接武下”1处两首。“诗人一。高榛标举的盛唐之音多为雄逸、清远、典雅、浑
爵里详节”有1处,简介白居易生平为官,提到元白 厚、音响冲和平正、声律风骨兼备之诗,这与“闽中十
唱和的“元和体”。卷21、36、37、43、52、67、87各有子”(高揉为其之一)喜作清空俊雅诗歌有关。高榛本
一处,分别是选诗正文。 人诗歌就是这样的风格。自居易28首选诗中,新乐
《唐诗品汇》中有12处提到元稹。分别是各体叙 府一类作品全部不录,选进的多为《劝我酒》《长安
目有6处:七古“余响”1处1首;七古“歌行长篇附” 道》《生别离》《闺怨词》《听琴》《秋池》《闲坐》《江楼闻
两处1首;五绝“接武下”l处3首;七绝“接武下之 砧》等哀老、计个人得失、思乡、闲适、别离之类的诗,
二”1处两首;七律“接武下”1处两首。“历代名公叙 就是高楝审美趣味所致。
收稿日期:2009—12—08
作者简介:申东城(1972一),男,安徽霍邱人,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剐教授。文学博士。
万方数据
·
· 98 内汀师范学院学报 第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