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5年5月 东岳论丝 May.,2005
第26卷第3期 YueTribune V01.26No.3
Dong
【齐鲁文化研究】
孝作为伦理与哲学范畴如何可能
曾 振 宇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关键词]孝;天人合一;正当·tt-;形式上的系统
[摘要]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家们的思想普遍缺乏“形式上的系统”。当然,在这种普遍性之外,也
存在着例外。以孔子为代表的原生儒家所建构的孝论注重自然亲情、追求人格独立与平等。但是,原生儒家只探
究了“孝应该如何行”这一伦理学问题,尚未回答“孝是什么”这一哲学问题。换言之,孝作为伦理学与哲学范畴“是
否可能”、“何为可能”等哲学存在之正当性问题,原生儒家并没有涉及。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家立足于天人感
应的宇宙论高度,将孝论证为“天之道”的自我运动。儒家孝论自此发生了逻辑性变化,“形式上的系统”宣告诞生。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5)03—0090—05
以孔子为代表的原生儒家回答了“孝应该如何行”这一伦理学问题,弥足遗憾的是,未能进一步从哲学高
度探讨“孝是什么”。前者关涉价值判断,后者指向事实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在儒家哲学史上,《孝经》与《春
秋繁露》作者开始自觉地从形而上学高度回答“孝作为哲学与伦理学范畴如何可能”这一关键问题,弥补了儒
家孝论思辨性不足的内在逻辑性缺欠。换言之,即从哲学与逻辑学意义上寻求儒家孝论存在的正当性。
一、《孝经》:儒家孝论正当性哲学论证的首次尝试
中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往往认为孝是人类先验的天性,类似于莱布尼茨哲学意义上的“预定和谐”。譬
如,《孝经·圣治章》说:“父子之道,天性也”。《吕氏春秋·节丧篇》云:“孝子之重其亲也,慈亲之爱其子也,痛
于肌肤,性也。”朱熹也认为:“父子兄弟夫妇皆是天然之理”【1J。以孔子、曾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孝论,全方位
揭示了孝道的基本内涵,回答了“孝应该如何行”。但是,早期儒家的孝论也存在着一大缺陷:孔子和曾子都
没有回答“孝存在的正当性何在”这一哲学问题。也就是说,他们并未自觉地意识到应当从哲学高度论证这
样的问题:孝作为伦理范畴是否可能?何以可能?值得一提的是,《孝经》开始涉及到了这一问题,并且作了
初步的论证。
《孝经·三才章》说:“曾子日:‘甚哉,孝之大也!’子目:‘夫孝,天之经,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
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j”’实际上,《孝经》作者在此
力图将儒家孝道论证为宇宙间的根本法则,这一法则是永恒的、普遍性的、绝对的,孝不仅是自然界的根本法
则,也是人类社会的大经大法。在《孝经》中,我们没有看到该书作者对“天之经,地之义”究竟所指的论证,但
《孝经·圣治章》借孔子之口对何谓“人之行”有所阐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父子之
[收稿日期]2004—12—25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孟子诠释史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曾振宇(1962一),男,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彰州师院兼职教授。
孝作为伦理与哲学范畴如何可能
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这段话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孝已取代仁上升为哲学最高范畴和伦理学意义上的
总德目。孝是“至德要道”,是“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开宗明义章》)呛1在原生儒家哲学逻辑性结构中,仁
是哲学第一概念,孝只不过是仁论思想体系中的内涵之一,《圣治章》显然已不代表孑L子思想,可能是战国时
代儒家的作品;其二,孝是人之本性,以孝治天下是循人之天性而行的社会化体现。先秦时代的大多数哲学
家把自己的思想体系建立在人性论之上,如孟子的“不忍人之政”建基于“不忍人之心”,“性善说”是“仁政”的
哲学根据。在思维方式上,《孝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长春版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案(上) aa.doc VIP
- 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b卷,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VIP
- 整式的乘法综合练习题(乘法公式三套)1782.doc VIP
- 第1课 古代亚非 课件--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下学期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全一册.pptx VIP
- 专题13人口与地理环境(思维导图3大知识点4个能力拓展)附答案解析-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docx VIP
- 初三语文九年级上下册古诗词硬笔描红字帖.pdf VIP
- 《饮料加工技术与设备》课件.ppt VIP
- 2024甘肃定西陇西县渭阳乡选聘村文书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专题05气压带风带与气候(思维导图4大知识点5个能力拓展)(附答案解析)-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docx VIP
- 样板施工计划.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