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朝乡民自在生活的历史探源.pdf
史 为 鉴
摘 要 纵观两宋社会控制模式,看似山高皇帝远的广大乡村,来自皇权的渗透于乡间的 “官治”网络 ,与来 自民间的“以民治
民”的“半官文化”的乡役网络,以柔性的儒家纲常教化理念,共同构成了“刚性”与 “隐性”相互交织的社会治理模式。
关键词 宋朝 村民 乡村治理 官治 民治 中图分类号 G275.1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传统农村社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在远离皇权的广大偏远 支撑,而实际上对于两宋完善的政治设计,能否得到充分而有效的
农村,居住在山川 、原野、水乡的村民,以相对平和、稳定、自然的方 执行呢?从宋代文集中,不乏有记录州县官员治理村落事务的具体
式,迎接着属于 自己的四季晨昏、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的生活。南宋 实例,如 夷《坚志》中对蔡京登第的记录 “为钱塘尉,巡捕至汤村”,宜
诗人辛弃疾 《清平乐 ·村居》有云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黄知县李元佐 “适在郡 ,尉遣弓兵出讨捕,都头刘超者领数十人前
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将宋初时空下的欢快 自在的田园风光 行”141~34,从南宋杨万里写给叶颐的行状有云 “建之两税,每岁官受赋
一 展眼前,无不令人神往。基于此社会学家对中国传统村民的生活 纳,远民或惮人官府 ,市人为之代持送官,往往过敛其估 ,官民交
给出了一个定论 :在一个相对熟悉的社会中,他们能够获得从心所 病”,都可以看出州县行政行为下至村落的迹象。在州县官员督办催
欲而不逾矩的自在生活”。细究两宋文献,“天高皇帝远”的皇权统 税职役过程中,也有官吏侵扰村民的现象,如赣州宁都县吏李某,
摄力面对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无力也没有必要渗透到村民的 “自 “督租近村以一仆自随。仆乞钱于逋户,不满志,缚诸桑上,灌以粪,
在生活”中去,而宋朝官府对民众信仰领域的驾驭,主要通过承认和 得千钱”对于贪官污吏巧取豪夺的事例 ,在 名《公书判清明集》等
奖励神祗,从封赐制度中来鼓励民众祭祀官府祗典,禁止对不灵验 史料中也有很多记载,无隆乎有 “纵吏下乡,纵虎出柙”的说法,都是
的或者邪淫神祗的祭拜。然而事实上,封赐制度也不能完全阻止民 对乡村社会 “官治”现象的普遍性记述。
众信奉官府祗典之外的神祗,夷《坚志 三·志己》中记载的在温州与 二、“以民治民”半行政化的 “民治”管理网络
福州邻接之地 “有小丛祠,揭 日钱王庙。不载祀典,亦不知起于何年 对于宋朝推行的乡役制度和 日渐兴盛的宗族制度,是实现 “以
及钱氏何王庙也,土f士】俗往来,咸加敬事”目一,类似于此的民众精 民治民”管理控制网络的具体体现。对于宋朝有限的州县官府,难以
神领域的信仰活动,皇权的触角似乎无论如何延伸,也无法完全监 实现对众多村落民众的直接管理,特别是对于偏远山区的村落,而
控或改变那些固存于脑海的精神思维。 引入 “民治”模式,既可以节省相应的朝廷开支,又可以取得较好的
一 、 来自皇权的“官治”刚性网络无处不在 管理绩效。结合宋朝县级行政管理体制来看,从乡里、耆管、都保的
有学人认为 “皇权不下县”,对于县级以下的行政区域存在 “权 设置上,已显示出弱化行政管理、强化民治管理的迹象。结合历代王
力真空”,对于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乡野村民来说,日出而作、 朝的村民管理实际来看,依靠乡村富豪来协助或替代官府治理村落
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仿佛已凝固成一个相对安闲、舒适、 是常见的 “以民治民”的职役方式之一,也是封建皇权对州县以下
稳定的社会规范。对于赵宋一朝的村民生活果真如此吗?事实上,对 “神经末梢”进行控制与治理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乡役制度普遍实
于中唐五代时期出现的地方政府尾大不掉的弊端 ,赵宋建国后就更 施的宋朝,多数乡役 由县司或乡司直接委派,并完成官府设定的社
加重视中央对州县的控制 ,并出现皇权明显向下渗透的趋势,而对 会角色,也就是让 “役出于民”的“民”,来履行 “以职役于官”的使命。
于连接州县行政与乡民之间的纽带,实际上是由“乡役”来实现衔接 细说对乡役人的定义有 “差役之法,使民躬役于官”、“农民在
和具体执行的。学界对于县级官府作为皇权的末梢,就其建制来说, 官”者、“保正 、保长以编民执役”、“既为之民,而服役于公家”等,均
县令或知县负责一县境内的所有户籍、徭役、赋税、平决狱讼等事 是协助官府办理村落事务的职役,并非是真正的隶属于封建官僚系
宜,县丞作为县令的副手,主要佐理县政事务,主簿主要掌管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