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安徽实业教育探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民初安徽实业教育探析.pdf

83 清末民初安徽实业教育探析 张 一 .魏 炜 (1,2、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 赣帅1,341000) 摘【要】清末 “癸卯学制”、“壬寅学制”颁布后 ,实业教育的地位得到提高,安徽实业教育体制得以确立。实业教育 区别于以往学徒式的技术传授 ,而且将专门技术逐渐制度化 、科学化 、规范化 ,是我 国近代教育变革的重要一笔 、集 中体现 了当时 中国社会 “实业救 国”的需求 。本文从该时期教育资料 、皖省报刊、地方志等史料 出发 .试 图还原 当时安 徽实业教育的真实面貌 ,进而观察皖省于清柬民初社会 巨变 中的变革路径.. f关键词1清末民初 ;实业教育;安徽 中图分类号 :G40—055;G40—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354(2014)02—0083—06 实业教育源 自英语中的 “IndustrialEducation”,本义为工业教育,经 日本转译为实业教育,是指 晚清出现的培养农 、工 、商、矿等实业人才的一种专门教育,其中的实业主要指农 、工、商、矿等经济 建设事业 。q)晚清实业教育的兴起集 中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对技术 、实业 、谋利的需求 ,相关制度 、 行政 、人员、观念的变化深刻反映了清末民初中国在政治、经济 、文化上的转型。 安徽省一直奉行 中央主流文教思想 ,1904年 “癸卯学制 ”中实业教育取得独立地位之后 .皖省 教育也作出积极响应。至军阀混战之前 ,安徽的实业教育有 了较全面的发展 。期间,地方政府 、文化 精英、学校利用报纸刊物,宣传实业教育的意义、重要性,普及省及国内外实业知识,使 民众,尤其 是青年学生开始接受新的教育理念 ,并参与到实业救 国的潮流 中去 ,成为担负强国裕省使命 的中 坚力量 。对安徽实业教育的研究 .是还原当时实业教育状况的重要途径 ,也是观察安徽近代社会变 革的一个方式 ;同时 ,也能由此窥视当时皖省的舆论环境 ,从而更全面地把握安徽在教育 、行政 、文 化等各方面的历史变迁 。 皖省创办实业教育的背景 1、自然地理条件 安徽地处 中国东南部 ,气候温和 ,雨量适中,地貌类型多样 ,气候条件适合蚕桑 、茶叶种植 ,有 地方文化研究 20 4年第2期一总第8期 一 长江 、淮河 、新安江三大水系,煤 、铁 、铜矿丰富。古代安徽以农业为经济支柱 ,近代工业首先从矿业 起步 ,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一定的发展 ;“烟 台条约 ”签订后芜湖开放 ,芜湖米市在这个时期的兴起 , 对安徽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 的推进作用。甲午战争后 。帝国列强掠取了安徽部分矿山的开 采权 。近代矿业由盛转衰 。当时的皖籍人士对农商经济方面有清晰的认识,吾“皖襟江带淮,幅员千 里 ,土壤肥沃 ,气候温和 ,物产丰饶 ,适宜蚕桑”, 以‘皖省论 ,在长江尤为农产之大宗 ,商业之总汇, 于农则有徽宁之木材 、有徽广六安之茶 、有颍淮之麦 、有青戈巢湖 ,各处萃聚,有芜湖之米 ,商务之 利便”。③优越的 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为实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 的物质基础 。 作者简介 :1、张一 (1989一),女,汝族 ,安徽安庆人,赣南师范 2011级 专门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文化史;2、魏炜 (1971一) 女,江西大余人,历史学博士,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 、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 ① 王先明,邵璐璐:《清末实业教育述论》,《晋阳学刊》20O8年第 3期。 ② 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安徽省志》,1999年9月舨。 ③ 《又批江苏盐业桑学堂毕业生熊宪等禀拟蚕桑讲习所章程文》,《安徽亩报》,宣统元年(1909)~ 初十,旬报,第52期。 张 一:清末民初安徽实业教育探析 2、制度保障:新学制的颁布 1902年 “壬寅学制”中,实业教育第一次取得了合法地位 。该学制规定实业教育附设于普通教 育中,分初等 、中等 、高等三级 ,设农工商等实业学堂。1904年 “癸卯学制”有关实业教育的章程达七 项 ,系统规定了实业教育的种类 、宗 旨、教员、课程 、考试办法等内容 ,①提高了实业教育的地位。由 此,安徽省政府逐渐 自上而下提倡实业教育。“从光绪三十一

文档评论(0)

t9s25ccv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