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pdf
第16卷第1期 集美大学学报 V01.16No.1
of Jan.2015
2015年1月 JournalJimei
University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张 斌1,邱致燕2,蒋怀滨3,崔润红1
(1.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系;2.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3.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300)
[摘要]采用孤独感量表、负性情绪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359名大学生进行测定,探讨三者关系。
结果表明,手机成瘾在性别、专业、是否独生子女及生源地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
机成瘾均呈显著正相关;负性情绪在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成瘾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孤独感和负性情绪是
影响手机成瘾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可以从降低孤独感、改善负性情绪人手。
[关键词]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手机成瘾
44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学 渴望与实际交往水平产生差距时的一种主观心理感
习、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关于大学生 受或体验。大学阶段是个体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的调查显示,98.9%的学生拥有手机¨o。他们在享的重要时期,而大学生极易在强烈而广泛的社会性
受手机带来的娱乐与便利的同时,有部分大学生深 和情感性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产生孤独感∞j。有学
陷手机之中无法自拔。有研究表明,如果突然忘带 者探讨了孤独感与手机的成瘾的关系,结果表明孤
手机时,40%的大学生觉得很不舒服,37%的大学独的大学生容易产生手机依赖倾向¨1。孤独感与
生觉得无法忍受,一定要取回;超过50%的同学 负性情绪关系密切。有学者认为,在孤独的状态
表示如果长时间接收不到短信,甚至把别人的短信 下,个体往往缺乏自信、自我评价降低,很容易引
铃声误认为是自己的旧J。对手机的过分依赖已经 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旧o。负性情绪是一种心
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也使手机成瘾 情低落的主观体验,包括各种令人生厌的情绪状
作为继网络成瘾之后出现的社会新问题,逐渐成为 态,诸如愤怒、耻辱、憎恶、负疚、恐惧和紧张
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之一。手机成瘾是一种类似于 等。国外研究者表明,成瘾行为的主要动机是减轻
网络、游戏成瘾的过分利用现代技术所致的行为成 痛苦、焦虑等负性情绪旧』。本研究试图拓展国内
瘾,具体而言就是由于某种动机过度地滥用手机而 外的相关研究,在已了解国内外上述研究的基础之
导致手机使用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受损的痴迷状 上,本研究假设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这三
态。严重时甚至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 个变量间存在一定关系,且负性情绪在孤独感和手
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生理反应¨1。 机成瘾间起中介作用,进一步探讨孤独感对大学生
目前,我国研究多关注手机成瘾的症状、成 手机成瘾的影响,揭示孤独感影响手机成瘾的内在
因、危害及状况调查等H。,有研究表明频繁地使 机制,旨在为大学生手机成瘾提供有效的干预对策
用手机短信交往可能与孤独感有关。5J。孤独感是 和理论依据。
当个体感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和自己对交往
[收稿日期]2014—09—03
大学生心理援助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14SK3045)
[作者简介]张斌(1983一),男,江西东乡人,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
究方向为心理咨询与评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