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中“刺禁”问题的初步探讨.pdfVIP

《内经》中“刺禁”问题的初步探讨.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资生经》均谓可“微刺三分”,《圣济总录》亦云“微刺一、二分”等。这说明历代医家对 腧穴刺禁都很重视。但《内经》中提出的针刺某些部位可以“立死”以及后人所提出的许多 禁针穴位,都是根据当时经验总结出来的,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随着现代针具制造技术的 进步、教学方法的标准化和现代医学的引进,绝大多数禁针腧穴,经后世临床实践证实都可 针刺,不过行针仍须谨慎。如手五里,今已可刺三至五分,但须注意避免刺伤桡神经;鸠尾, 早在《外台秘要》就跨越了禁区,指出“宜针,不宜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日:“此穴大 难针,大好手方可此穴下针。不然,取气多,不幸令人天”只提倡“针入三分”。今此穴已不禁 针灸,但针刺不可过深,否则有伤及内脏之虞。 这些穴位综合起来主要分为禁刺穴和慎刺穴两大类。一是禁刺穴,即现代临床一般不刺 的,有乳中和神阙,乳中因神经密布,针之甚痛,故不主张针刺;另外特殊情况如孕妇禁刺肩 井,婴儿前囟未合时,儿童的颅顶穴禁刺。二是慎刺穴,古医籍中所提到的大多属于此类。 在后头区,经络入脑和联系与脑的部位,包括哑门、风府、风池等穴所在的位置,都是针刺 刺入的最危险区域;督脉由于分布在脊柱上,过深可以伤及脊髓,胸腹部穴位刺不可深,以 免伤及内脏。某些特殊情况如妊娠、膀胱充盈时谨慎使用某些穴位。如会阴、石门、气海、 阴交等下腹部穴及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妊娠时须慎用。 3、操作刺禁 3.1留针禁忌 留针有禁忌,因为留针与否是有其依据和目的的,不应留针而留针或留针宜短却长时间 留针,不仅无益而且有害u’。如《灵枢·经水》在分析了各经脉留针的大体要求之后,特别 指出:“刺而过此者则脱气。”《灵枢·小针解》中也指出,五藏之气已绝于内,反取其外又留 针而致阳气,或五藏之气已绝于外,反取其四末之腧,又留针以致其阴气,都会加重病情甚至 导致病人死亡。 3.2补泻禁忌 《灵枢·小针解》说:“气盛不可补也。……气虚不可泻也。”这是针刺不可违背的原则。 否则,就会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的那样:“补泻反则病益笃”,《灵枢·九针十二原》 叮嘱说:“无实无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甚病,病益甚。取五脉者死,取三脉者惬,;夺 阴者死,夺阳者狂,针害毕矣。” 3.3深浅禁忌 《素问·疟论篇》说:“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刺皮无伤肉,肉伤则 内动脾……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针中脉则浊 气出,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 《素问·刺要论》说:“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 无过其道……浅深不得,反为大贼”。《灵枢·官针》说:“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 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为大脓。”指出针刺深浅不适当亦可加重病情。 3.4时间禁忌 《灵枢·五禁》说:“甲乙日自乘,无刺头,无发蒙于耳内。……是谓五禁。”提出“自 乘日”的针刺禁忌,把人体的头、肩、喉、腹、膝、足胫分属于干支,每天都有一千支值日, 当值日相应的人体部位不可刺。这一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如子午流注的依时取穴等就是在 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运气学说研究的深入,这种理论越来越被证实其实用价值。人神 禁忌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针灸宜忌学说,指“人神”按时巡行于人体各部,其所在部位,必须禁 用针灸。对此尚无定论,现在临床多不用。 4、病者刺禁 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机体处于特殊状态或某些特殊疾病,针刺时应谨慎对待。 4.1禁刺之人 《内经》首先指出气血紊乱之人不可刺。《素问·刺禁论》日:“无刺大醉,令人气乱, 339 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 《灵枢·终始》中说:“凡刺之禁:新内勿刺,新刺勿内。已醉勿刺,已刺勿醉。新怒勿刺, 已刺勿怒;新劳勿刺,已刺勿劳。已饱勿刺,已刺勿饱。已饥勿刺,已刺勿饥。已渴勿刺, 已刺勿渴。大惊大怒,必定其气,乃刺之。乘车来者,卧而休之,如食顷乃刺之。出行来者, 坐而休之,如行十里顷乃刺之。”而大虚之人针刺也有其禁忌,如《灵枢·根结》说:“形气 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则重不足,重不足则阴阳俱竭”,《灵 枢·邪气脏腑病形》对此提出:“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 《灵枢·小 针解》说:“取五脉者死,言病在中气不足,但用针尽大泻其诸阴之脉也。取三阳之脉者, 唯言尽泻三阳之气,令病人恒然不复也。” 《灵枢·血络》中说:“脉气盛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