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钩的演变及特征.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带钩的演变及特征,2015年玉带钩的市场价,玉带钩的年代鉴定,玉带钩有假的吗,玉带钩,宋代玉带钩,战国玉带钩,苍龙教子玉带钩,玉带钩价格,玉带钩怎么用

玉带钩的演变及特征 (组图) 中华古玩网 古人衣着佩束的腰带有大带、革带两种,大带以布帛制作用于束 腰紧身,革带多以生革为之,主要用于系佩组绶、印章、囊、刀剑等 物。因革带硬而厚实,无法同大带一样系结,使用时多借助于带头扣 联,此类带头通常被制成钩状,称为带钩,省称为钩。带钩起源较早, 一般认为不迟于春秋时期。《左传》齐桓公 “置射钩而使管仲相”; 《墨子 ·辞过》: “铸金以为钩,珠玉以为佩”;《荀子 ·礼论》: “缙绅而无钩带”;《庄子》 “以钩注者惮”、 “窃钩者诛”;《孟 子 ·告子》: “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上引文 献中的 “钩”均指带钩。春秋战国墓出土的带钩实物也不少,河南信 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带钩与楚简简文互证,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带钩 已被人们广泛使用了。 带钩质地有金、银、铜、铁、玉、石等多种,玉质带钩是其中较 为珍贵的一类。关于玉带钩的起源,不少研究者认为始见于史前良渚 文化时期。在已发现的良渚文化墓葬中,死者尸骨下半部出土一类短 而宽的玉质钩形器,正面投影呈长方形,两端下卷,一端有两侧对钻 而成的圆孔,一端卷成弯钩形,据此有人认为该钩状物就是玉带钩的 初始形态。由于无法确知良渚时期的衣冠服饰及用玉制度、佩玉习俗, 至今又未能发现良渚文化之后至西周时期的带钩实物,春秋之际的带 钩与上述短宽钩状物形制差别较大,因而良渚文化中的此类器是否就 是后世的玉带钩尚难以作出肯定的结论。目前所见的早期具成熟形态 的玉带钩始见于春秋中期墓葬中,这类带钩已具备了钩首、钩身、钩 钮三部分完整结构,其分布区域也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西周时期是否 有玉带钩存在,有待于今后出土实物补证。带钩的出现与流行,应与 古代衣冠服饰的演变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我国春秋以前的衣着形制, 是上体的 “衣”与下体的 “裳”分开的,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衣冠服饰 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开始出现上衣、下裳联为一体的 “深衣”, 这种服饰制度的变革使革质腰带——革的大量使用与流行成为可能, 用于扣系带的带钩亦随之大量出现并流行起来,春秋之前的带钩很难 发现,这或与当时的衣冠服饰制度有关。 目前已知的最早玉带钩,出土于陕西凤翔高庄秦墓中,年代约在 春秋中期。河南固始侯古堆、湖北曾侯乙墓及山东鲁国墓地出土的玉 带钩,时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河南泌阳官庄北岗秦墓也出土了阴 刻勾连雷纹的精美玉带钩,中穿一金属扁柱,是这一时期带钩中较为 罕见者。春秋至战国初期玉带钩出土量不多,分布区域小,少量带钩 还没有钩钮,有的钩尾穿琢一方扁状孔用以系革带,表明这一时期应 为玉带钩的始创阶段。从总体情况看,此期玉带钩体型较小,长度一 般不超过 10 厘米,最小的不足 2 厘米。雕琢工艺简单,多为水禽形, 钩首向上回望,体背设钮,素面或刻卷雷纹。钩钮多靠近钩尾,随着 年代后移,钩钮有渐离尾部而向体中部靠近之势,长度亦渐趋加长。 到了战国中、晚期,玉带钩的制作与使用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 玉带钩出土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制作工艺精,其形制、长度、纹饰 较前有了很大变化,但由钩首、钩体、钩钮组成的完备形态已经定型, 时代特征较为明显。体形较小的水禽形玉带钩依然沿用,但头小,颈 部变细,腹面为素面或上刻细阴线纹,腹背面置钮,钮顶端大而圆。 另一类常见的细长曲棒形玉带钩,体长而扁宽,有的腹部呈扁柱状, 钩首多为龙首形,龙首刻琢简约,嘴短宽,圆眼外凸,仅见轮廓,腹 面为素面或上刻几何、兽面纹,钮端部多方扁状,宽度约等同钩身。 还有一类短宽形带钩也较流行,此类器钩首略呈方形,颈腹部同宽, 多素面,有的在钩首或腹面刻有凸起的弦纹。这一时期玉带钩钩钮继 续远离钩尾而向体中央移动,多数位于距钩尾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处,个别已移至钩体中部位置。带钩长度超过 10 厘米的已屡见不鲜, 也有个别长度超过 20 厘米的。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