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秉忠诗词de太羹玄酒之味.pdf
刘秉忠诗词的太羹玄酒之昧
0任红敏 [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2]
蜞篇
在金末元初文坛 ,刘秉忠是一位特色独具的文人。他于二十三岁皈依佛门,二十七岁进入忽必烈藩府 ,成为忽
必烈潜邸的重要谋士。在忽必烈身边,他一直是以 “聪书记”的僧人身份居于忽必烈诸谋臣之首,谋划军政机要二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十多年。至元元年,元世祖忽必烈令其还俗,复刘姓,赐名秉忠,授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为忽必烈的佐
命之臣。刘秉忠对元初政治体制 、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 了重大作用 ,事功卓著,但又能始终 “斋居蔬食,终 日淡然”
(元《史 刘·秉忠传》)。秉忠学术涵养深厚,不仅贯通儒释道三家的思想,而且驳杂广博,“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
壬遁甲之属” 不精通,皆有成书。再加上他诗书兴趣爱好的熏染 ,诸多因素相互影响,形成了他独特的人格魅
力,也使他的诗词内蕴深厚而风格独具,正如马伟在 《明刻藏春诗集序》中所道出的:“澹乎太羹玄酒之味也!”
太羹,即大羹,不和五味的肉汁;玄酒:古代当酒用的水。太羹、玄酒,不附带任何添加调料的肉汁和水的味道,
虽皆淡乎无味,但实际上是 “至味无味”,为至美之味。以此来比喻秉忠诗词,即重在指出他风格的清雅古淡,这也
是历来诸家对刘秉忠公认的看法:四库馆臣认为刘秉忠诗词 “大都平正通达,无瞧杀之音”(《四库全书总 目》j;元《
史》称其诗 “萧散闲淡,类其为人”。虽然 “裁云镂月之章,阳春自雪之曲,在公乃为余事”(阎复 藏《春集序》),但是秉
忠的诗词多是闲暇消遣之作 ,并非刻意为之,但是他的诗文词曲却别有一番情致 ,明秀清新 ,和他的人一样 ,“邃冲
而有守,安静而无华”(李檗 太《保刘秉忠赠谥制》),视富贵如倒景浮云,尝穷厄如太羹玄酒,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他
黜肋
的诗词有着清雅和谐的性情之美与 “饮之太和”的审美境界,明净悠远 ,平淡冲和,清莹澄鲜,飘逸通达,正如 “太
黻
羹”和 “玄酒”,不含浓烈的感情,只在一种清淡而深长的趣味。
臣峙
刘秉忠诗词如 “太羹”和 “玄酒”淡泊清雅,这主要缘于他融合儒释道,而归本于儒的思想。与刘秉忠同时期的
徐世隆为其所撰 祭《文》称:“岩岩刘公,首出襄国,学际天人 ,道冠儒释。初冠章甫,潜心孔氏;又学保真 ,复参临济 。
其藏无尽,其境无涯,凿开三室,混为一家。”(《藏春集》卷六) J秉忠 自小受到 良好的儒家教育,对他一生影响最
深的是儒家思想,他秉持儒家的积极人世精神,心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拯世济民;二十三岁时,他放弃邢台节度
使府令史之职,决定逃避世事,隐居于武安山,“苦形骸,甘淡泊,宅心物外,与全真道者居”③,受全真道教的影响,
有道家的超尘洒脱 ,也追求清净无为、功成身退 ;此后不久 ,他在清化天宁寺剃度 ,成为禅宗临济宗虚照禅师的弟
子 ,又深得1临济宗大师印简海云器重。他终生与佛门关系密切 ,自有佛家的虚静高洁、淡泊悠远。可以说刘秉忠贯
通儒释道 ,“凿开三室 ,混为一家”;打通三教 ,融合为一。
作为忽必烈政权中重要的辅佐之臣,处于政治斗争的中心,秉忠深知官场与仕途的风险、人情的冷暖,但他善
于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彼此贯通,互为调剂,故能保持心态的平和。受释道思想的影响,他不贪求名利富贵,也不
会陷入争斗的漩涡,任他风云变幻,都能超然物外。正如 《自然》一诗中所写 “名利场 中散诞仙,只将吟乐度流年”
(《藏春集》卷一),于纷纷扰扰的名利场 中,做一个 “散诞仙”,不为物情所累,随缘适性。当诗人阅尽人间沧桑以后,
对现实生恬便有着真切的感悟,从中获得心境的释然与思想的升华,因而他追求的是 “横琴消尽尘中虑,一 曲秋风
对月弹”(《蜗舍闲适三首》其三)的洒脱。唐代有一位禅师玄朗,他曾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世上峥嵘,竞争人我。”由
峥嵘的尘世 ,而走入平和澄明之境 ,用这种心态来理解秉忠对功业富贵、人生沉浮的看法最恰如其分。他有一片禅
心,一种无冲突之心、不争之心,所在皆适之心,一切圆融而无所滞碍,以平和为至境,如太虚,廓然荡豁;又如朗
月,一片澄明。
刘秉忠对社会、人生等重大问题,从不回避,认为:“大中为体用时中,酌古宜今道可通。临事若私先有碍,立心
/名作欣赏MASTERPIECESREVIEW/诗文评鉴 16
非正后无功。在天何 问但存义,进我无疑当效忠。有所 后 ,自然会有感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