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陶、谢诗中自然观de殊途同归.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探陶、谢诗中自然观de殊途同归.pdf

文化旅 游 Tourism Today 当一 代一旅一游 浅探陶、谢诗中自然观的殊途同归 丁 淼 (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摘 要:魏晋南北朝是 中国诗歌、文学兴盛的时期,但是 由于时代的动荡,诗人们多受时局政事的困扰,而纷纷选择老庄思想来避世,以至于 借助山水隐逸的方式来安顿 自己的真性情。到了晋宋易代之际,著名的诗人陶渊明、谢灵运更是用自己心属的隐遁方式构造着心中的净土。 关键词:陶渊明;谢灵运 ;自然观 中图分类号 :K1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1)17—0085—02 陶渊明、谢灵运两立,诗人远游吟咏的时代 ,正是 中国古代 山水方 谐奇趣。大必笼天海,细不移草树。岂惟玩景物 ,亦欲摅心素。”(读《谢 滋之时。与他们同时代的赵至 ,曾这样说道 :“寻历 曲阻,则沈思纡结 。 灵运诗》)。由于在朝为官却始终难有所作为,心中的愤懑可想而知 。 乘高远眺,则山川悠隔。… … 进无所依 ,退无所据 。”这应该是当时整 为了安置高沽的人格 ,和旷达 的性灵,谢灵运同样选择 了放情于山 个时代的共感 ,是士人处世时的彷徨心境。同时也可以理解士人为何 水,寄性于自然。而与陶渊明不同的是,他有着富足的经济来源,无需 选择将 自己安顿于 自然 ,忘情于山水之间。 考虑生计 ,所以总能看到他行旅奇景时所留下的佳句 ,他的性质所在 陶谢的自身处境的差异 ,可以看做时代的不同侧面。陶渊明是当 便是 “遗情舍尘物 ,贞观丘壑美。”(《述祖德诗二首》)。谢灵运把自己 时平 民布衣的代表,他有着用世的才能,却在乱世 中几出几 隐,最终 的 “赏心”之处放归到广阔的自然奇景当中。他用精实之笔描绘了湖 唱和着 “性本爱丘山”的田园小 曲,归隐田园,去寻求性情的释放 ,追 光山色,奇林险壑,同时也传达着他心属 自然的那份宁静。 逐 自然 的和谐 ,觅得精神的止泊之地。谢灵运则是当时达官贵族的代 其次,就吟咏对象来看。陶诗多写田园风光,吟咏田园的 自然美 。 表,有着显赫的功名地位 ,却总在寻找世间那片无人踏侵且解脱凡俗 而他描写的最多的应该是闲静和睦的 自然 : 的 赏“心”之境。 迈迈时运,暮木 良朝。袭我春服 ,薄言东郊 。山涤余霭,宇暖微霄。 时人多分陶i射为 “田园诗”和 “山水 ”诗的始舵者 ,学生宁称他们 有风 自南,翼彼新苗。洋洋平泽 ,乃漱乃灌。邈邈遐景,载欣载瞩。人亦 是魏晋 以来 自然山水的 妙“悟者”。虽然在 自然景物的选取、描摹等方 有言 ,称心意足。挥兹一觞 ,陶然 自乐 。 面两位诗人的笔法有所殊途 ,但是不可否认 ,他们却共同经历者前人 这是诗人 《时运》中的诗句,不难看出诗人在暮春时节对 自然 的 乃至整个玄学背景的浸染;共 同怀揣着归于宁静 自然的 性“情”;共 同 赞美。这样平静质朴的景象频频见于诗人笔下 。在此 ,不得不提到的 接受着佛教文化的初衷 。这些体验不得不使他们的自然观终究呈现 是诗人对秋景的赞美 ,众人 皆知陶渊明爱菊,而菊恰恰是怒放于萧瑟 出殊途 同归的态势。 的秋天,这个被古人定格为 悲“伤,凄凉,萧索”的季节里,陶渊明却赋 1陶谢 自然观的殊途 予了秋另一般生气一 以菊来点称秋色: 几乎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两人 ,即东晋人宋 的时代 ,却走 向了不同 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山气 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还有真 的两条寻求 自然之路。 意,欲辨 己忘言。 首先,就两人的生境而言。陶渊明出生在一个潦倒渐败得官僚家 在这 饮《酒》中我们往往品评 “采菊”两句的理趣,可却忽视了最 庭 ,出生后家境每况愈下。到他青年时候 ,家庭就已经变的 母“老子 后两句诗人

文档评论(0)

gr4d52fg46fr3d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