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鱼盟——磷戳澄鳖__—一一 查 奎 些 笪
都江堰与锦江:成都城市发展的摇篮
谭继和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成都市 610072)
摘要本文对都江堰无坝自流灌溉水利工程的概念、内涵、范围及其在巴蜀文化史上的历史地位等
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作者认为都江堰工程是江源文明和泽地文明的产物,锦江是都江堰的渠千工
程,应把都江堰和锦江视为一个灌溉工程的整体,它们都是成都城市文明发展的摇篮。都江堰造就沃
野千里的天府之土,锦江造就居给人足的锦城花郭,都江堰是为锦江而建,锦江是为成都而修,两者
本应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这一名录范围内。作者因此建议继锦江整治工程
之后,按世界文化遗产标准再次打造锦江,提升锦江文化形象,争取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
延伸拓展项目。作者还就锦江和沙河的历史文化地位提出了新的系统见解。
关键词都江堰锦江成都城市发展
一、都江堰水利工程与成都城市发展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特征是无坝自流灌溉。它是历代蜀人勤劳治水的结果。早在鳖灵时代,就
凿金堂峡,开离堆,开始了都江堰水系的治理。到战国时期秦国时,蜀守李冰开都江堰和穿成都二
江,成都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因素因此而发展起来。
都江堰作为世界首创的大规模无坝自流水利工程,是世界水利史的睨珠,现已列人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都江堰渠首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组成。鱼嘴主要起分水和引水作用,飞
沙堰主要起翻水泄洪的作用,宝瓶口(离堆)则起壅水沉沙和环流作用,既可排洪排沙,又有利于农
田灌溉。三者形成为科学的系统治水工程,以精炼文字概括历代治水经验而总结出的“八字格言”
(“遇弯截角,逢正抽心”)、“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以及长达十六句的“三字经”,是都江堰
科学治水方法的总结。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河渠纵横、密如蛛网、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故
记日: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到清代,都江堰灌区已发展到14
县,灌溉面积达到300万亩。1949年建国后,都江堰灌区已由成都平原引向川中丘陵,南至仁寿、
青神,北到绵阳、射洪,西到邛崃、蒲江,东通资中、资阳,跨越岷江、沱江和涪江三大流域,干
渠、支渠总长达7940km,总蓄水库容量达14.3亿m3,灌溉良田扩大到900万亩。
“水利殖养其国”,成都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成都城市文化的性质与都江堰息息相关。
都江堰是成都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摇篮。成都城市文化的基本性质是以都江堰为源头的以“水利殖
养其国”的农业文化和静穆的农业生活方式,同以“市张列肆,货贿山积”为特征的古典城市工商文
化和动态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工商生活方式的矛盾运动的结果。
成都平原的河道多经过了人工整理,多是在自然河流基础上穿整出来的人工运河。这些人工运河
使扇形水系之间的高地突显出来,发展出丰腴之地、天府之国、陆海之乡的优越农业。这些西北高而
东南低走向的鱼脊形高地就是成都城市经济文化的诞生地。它的诞生,是受都江堰渠首工程和平原扇
形水系之惠和影响的结果。
二、锦江在成都城市发展中的历史文化地位
锦江在战国秦陵时代称为成都二江,包括郫江(内江)和检江(外江,又称流江)。白西汉后期
——一 .塑兰堡量塑’江!盛塑壅!叁垦竺堡篁 on女W#Wg日■■■■■■■■■_…
—’—————’———————。’——————————————————————————,————————————————————————.———————————.。—————。——二———一 一一 ..鎏潮豳一曼鱼!
以来,二江开始有了诗意化的通称:“锦江”。三国蜀汉时文人谯周著《益州志》,记载了江水濯锦,
其文分明,胜于初成,而其他河水洗锦却不如江水的故事,这是锦江得名最早见于文献的记载,至于
非文献的口述称谓大概要追溯到西汉后期。唐代晚期高骈将二江改道,郫江即被称为府河(因环绕成
都府治而得名),检江则被称为南河(因在府治之南得名),南河又可单称为锦江。在历代诗文著作
里,有时同府河相对应,南河被称为锦江。大多数时候,府河和南河两河又被通称为“锦江”。
环绕成都古城垣的流江和检江,又称为“二江”,还有个诗意化的通称:“锦江”,即今之府河和
南河,是岷江中游的干流和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