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姆渡文化的骨耜修复与保护
蒋道银杨蕴
文物修复中如何继承传统的修复方法,结合现代先进的工艺、材料,先进的
设备对出土的文物进行修复加以保护,既使破损的文物修复完整,提高其研究价
值、艺术价值,又要保持出土文物的原汁原味,力求修旧似旧,笔者对河姆渡文
化骨耜进行了探索性的修复。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的耕作农具骨耜,出土于1978年。由骨、藤、木捆
绑组成。
河姆渡文化的农业水稻种植业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最古老的人工栽培水稻。骨
耜是河姆渡文化除石质农具外最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工具,对于研究中国水稻栽培
的起源及其在世界农业史上的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骨耜是利用偶蹄类哺乳动
物的肩胛骨,削凿锉磨而成,河姆渡遗址文化距今6000—7000年,现今保存完整
的带有藤条捆绑的木柄的骨耜国内仅存此件。它见证着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
老而灿烂的农业文明,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古代农业研究价值及艺术观赏价值。
此件骨耜长18.2公分,宽9.8公分,木柄长儿公分,宽2.6公分,骨耜木柄外
围有16圈藤条捆绑。
因历史久远,几千年的岁月沧桑使该器物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已为深褐色,其
藤条严重粉化破损,器物正面部分藤条碎成形似绿豆般大小的34块碎片,尺寸在
0.3公分至0.8公分之间。木柄碎成两块,另有类似芝麻及蚂蚁大小的藤屑碎片几
十粒。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忠实地恢复骨耜的原貌,现决定对其进行修复,复
原。为了谨慎起见我们就现状先拟定以下两种修复方案:
A、 保留原牛肩胛骨,原木柄,更新旧藤条。经仔细观察发现原器藤条严重老
化、粉化,甚至炭化,轻轻一碰就碎,稍用力藤条就成粉末,藤条的植物性的强
度和韧性完全丧失。将老化的藤条撇下残片归库入库,换成作旧加工后的藤条进
行修复。
B、旧器全部利用,修旧似旧。最后决定采用后一种方法修复,原则是:旧器
全部利用,修旧似旧,本着科学的态度,谨慎小心探索性地对其修复。由于该器
物比较罕见真可谓千年难遇,百年一遭,没有成功的经验也没有失败的教训。为
此我们对粘接剂、加固剂、颜料、涂料均先作小样试验,选出最适合该器物的材
料作实样修复。
首先将脱离的牛肩胛骨和木柄用目前较先进,质量较好无色透明的德国产的
“UhU”混和型粘接剂(此粘接剂为双组份环氧树脂)按l:1的比例混合同时添
加矿物质颜色粉让分离的主体快速粘合,空隙处填入“UHU”混合型粘接剂加矿物
质颜色粉和滑石粉共同搅拌而成的较稠厚的粘合填充物,增加其牢度。然后清理
现存的藤条,用粘接剂将残存的现有藤条加固在骨耜上。凡是大于0.3公分的残
藤条均作原器原位复原修复。复原前老化的残片作渗透加固处理(渗透加固剂选
用浙江产“AAA”超能胶按1:1比例调和后用无水乙醇稀释后渗透加固)。小于0.3
公分的残藤屑研磨成粉末,作修复残缺处备用。
先进的粘接剂运用对于提高文物修复质量至关重要。
2003年春上海粘接技术协会与日本长濑株式会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在上
海举办了新产品技术交流会。这次会议中目双方有关粘接剂、涂料、文物修复专
家、学者等科技人员就合成树脂粘接剂在国内外发展与动向进行了交流研讨。特
别介绍了可剥离的环氧树脂粘接剂和多功能粘接剂的发展和应用。可剥离的环氧
树脂通过加热的原理来降低树脂的粘接强度达到可剥离的目的。
笔者以为这类树脂用于文物修复粘接剂具有可逆性,随着时间的推延和科学
发展,一旦有先进的材料问世,可使现存的粘接剂剥离分解,用更好的粘接材料
替代旧的材料。
近几年国内外不但研制出可剥离的粘接剂而且还研制出耐高温树脂(可耐
(冷光、紫外线光源)这些先进的粘接材料用于文物修复将对提高文物修复质量
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短缺处寻觅旧的藤条补缺修复,若想寻觅6000—7000年的旧藤条其可能性几
乎等于零,只能用新藤作旧替代,找遍全市家具店,竹木器、藤器商店及加工场,
觅得陈年老藤,剥皮、剔削加工成型进行补缺,效果不甚理想:藤条质地坚硬,
弹性足,加工时不服帖难成型,虽经色彩上的作旧但还是没有陈旧感,因此只能
另辟途径。去寻觅五六百年前明清旧器上的旧藤条进行补缺。我们专寻文物仓库、
文物商场最后在古玩市场旧式家具中觅得明代旧残器部分残缺藤条拆卸后,经
70oC的温水浸泡半小时左右,使之柔软,夹在数层柔和的纱布之间用蒸汽熨斗
烫平,再用高锰酸钾等化学溶剂及中成药泡制的特种颜料液上色作旧,使颜色与
原器物更为接近,而后修整,裁截作补缺材料。
文档评论(0)